丹青灵韵见风采 —画坛名辈林瑞亭
栏目:近代 发布时间:2014-07-17

丹青灵韵见风采

—画坛名辈林瑞亭

林志贤

丹青灵韵见风采 —画坛名辈林瑞亭(图1)先祖父林嘉,字瑞亭、又字成浦,号汉仙、又号东山渔子,1874年生于铜陵一个普通贫苦渔民家庭。先生幼年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常思渔家人理应追求文化滋养,少年时更应积极向上。少时虽入打银店当学徒,他却“不务正业”,业余偏好描摹,自学绘画,自我领悟,终于养成了浓厚的独钟丹青的意趣,且在乡间有了一定影响。稍长,邑中举人、著名画家马兆麟见其志向可嘉,艺术上感悟敏锐,发展前景可观,收他为门徒。在马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步融入海派和岭南派画风,吸取了陈老莲、任伯年诸画家的艺术精髓,林嘉的画艺大有长进。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已成名的画家林嘉,受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园主邀请,在园内开设“东山瑞亭画室”,以卖画为生。画室命名冠以出生地,不仅标明画家祖籍,更抒发出恋乡情结。一时间,闽、浙、粤诸省及东南亚各国有识之士、学者、商贾、名儒纷至沓来,求教索画,作品广受喜爱、收藏。民国27年,厦门沦陷,林嘉不愿在日本铁蹄下生活,把画室搬到云霄县“豫园”,继续卖画为生。

林嘉画路甚广,技法超脱娴熟,无论工笔或重彩、泼墨或写意,皆精到自如。他善写人物,间作山水鸟兽,尤其所作人物,生活气息浓厚,画面线条勾勒、起伏缓急,皆随心所欲。其人物面部渲染湿润活脱,神采夺人,呼之欲出。所画花鸟也鲜明艳丽。青年时期,先生已经饮誉画坛,成为后期诏安画派之高手。因而,人称其绘画艺术的造诣已比肩其师马兆麟,并有“胜蓝”之誉。1918年冬月,民国福建省省长刘通巡视闽南,得以观赏林嘉画作,召以晤之,并赋诗一首赞道:“问君何术乃能尔,擒捉造化置笔端。君年才有四十余,目光炯炯清而癯。况复精进不肯止,将来谁能算前途。玄机发露物态穷,天地应悔生此翁。”诗虽随意而作,不甚合律,其极力赞誉之情溢于言表,惜才爱才之心凝于笔墨之间。

林嘉的代表作有《行吟图》(福州市博物馆收藏)、花鸟四条屏之一《芦雁》(台北市文献委员会收藏),还有罗汉四条屏、《牧牛图》、《渔翁垂钓》、《山涧虎》、《桃花源》等等。其中罗汉《达摩图》被列为国家艺术珍品,现存于泉州开元寺。

先生卒于1939年,享年66岁。他逝世50多年后,上世纪90年代被发掘并发表于《福建画报》的林嘉名作《牧牛图》,是吸收任伯年技法的成功之作。画面构图疏密有致,描绘秋天郊外两只水牛眺望旷野,逆风吹拂,树叶疏落,芳草卷动,树下牧童缩身屈膝疲乏打盹。这种景象在山村是常见的,一经画家剪裁描绘,便生气盎然,趣味跃然,使赏者如身临其境,倍感亲切,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确实足以师范后人。

林嘉虽早已成名,而始终不失平民本色。他性情随和,喜交民众为友,童叟无异。在家乡时,他收欧眉山、卢嵩、彭柳棠等为徒,毫无保留地把绘画技法、渲染要诀传授给门生,并亲自教授自己的儿子林绍曾(笔者先父)、爱女林英。这些人,日后都成为知名画家,在闽南、台湾、东南亚具有显赫的影响。(编者按:参阅本书《卢嵩先生印象》和《驾着画舟,驶向艺术彼岸》)。铜山绘画艺术之风得以代代传承。我家也被乡人誉为“绘画世家”。

笔者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不敢岁月闲抛,乃尽力学画,在国画艺术上也兴致浓厚,初有所成,特别感念祖父的家风延续。

林嘉出身于渔民家庭,专攻绘画,却不善诗文,因此较少得到文人墨客的称颂,他的事迹也鲜见于书籍报端和史册文字。然而,他在国画艺术上的声誉却不胫而走,蜚声遐迩。他为画坛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遗产,以及从艺的风范,百年来不绝于乡人口碑。2011年5月,海西书画艺术促进会编辑出版《东山历代书画作品集》时,专辑一册《林嘉画选》,可窥其一斑。

 

丹青灵韵见风采 —画坛名辈林瑞亭(图2)   


  林嘉名画《牧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