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年谱注译
栏目:道周文化 发布时间:2014-10-23

原文

  秋九月朔日丙戌,同人涓吉(1)于邺园讲习。爰先二日,先生率诸弟子告三堂之成于司土,其祝曰:『维尔太朴(2),已琱(3)其质。尔尚葆(4)琱,使朴不失。深谷高陵,世久欲变。尔尚不变,有畔有岸。亦有旧田,亦有新畬(5)。一曲豚蹄(6),满篝满车。往来行人,各安其家。桃杏李梅,秋实春华。铁雨盲风(7),勿生咨嗟(8)。何以报尔?蔬食羹瓜』。越兹朔之黎明,诸弟子从先生就神堂之内安列圣先师,遂释奠(9)焉。堂曰与善。次迎群祀主出外,堂曰高景,置晦翁、直卿(10)之位,从以翠渠(11)、剩夫(12)、梅雪、白云(13)、鹤峰、仲先诸先生。牲糈(14)告具,先生盥荐(15),辞曰:『念兹桑梓,为紫阳过化之邦;概此云泉,亦德星(16)共聚之地。百里内有贤人,十步间多芳草。先觉之觉后觉(17),文既在兹(18);见知之知闻知,道如有待。况斯乐山乐水(19)之致,共为分仁分智之宗。爰集十一先生,同堂而修盥荐;何徒五百余岁;应运以致威祥。后海先河(20),粗陈俎豆;师梧友岳,并藉苹蘩(21)。倘岸谷未更,千秋犹为觌面,即京原(22)可作,半榻(23)或与明心。主人黄某,不胜瞻仰之至』。奠已,诸公祖父母学师长及诸乡先生踵接而至,如礼谒先圣先儒毕,乃至讲舍,序位交拜毕,诸弟子肃班行礼,膝相践也。遂鸣鼓升乐性堂,先生敷众宾座,次第揖序之。众宾率诸子弟请先生就皋比(24)于堂上,先生固辞,乃就主人下位(25)。庭前观者如圜桥从迈,无小大肃如也。讲监唱誓戒及弟子职,已乃讲书,例如明诚,问答相起。问:『今日乐性堂中讲论,不过说此中自有乐地。假如天地崩颓,生民涂炭,此时一身而外,全不得力,仁义礼智亦无消归,不知所乐安在』?曰:『论命则有忧有乐,论性则无加无损。人能尽性,则仁义礼智是我本心,天下四海是我面背,学问事业皆自本根本色做出。忧既不存,乐亦何有?纵令天地崩颓,生民涂炭,犹吾身色有时毁坏,爪甲皮发有时损折,吾此性上,白地明光,初无毁坏损折也』。问:『孔门论仁,大要是有体有用,中心粹白(26)耳。陈文子(27)心不粹白,故说不得仁。管仲虽未粹白,却有体有用。有体者常生,有用者常不死。水火以有体常生,以有用常不死,故曰民之于仁,甚于水火。人止为怕死,做到不仁。已做不仁,便无生理。有子(28)说:本立道生,分明是有体有用,不在面背涂抹』。曰:『既说有体有用,少不得是仁义礼智以为心根,天下四海以为背面。夫子与颜子论克复,便说天下归仁。管仲匡合,虽器量不大,已照管得四五分。今人看王导、谢安,已在天半,如何敢小管仲?但如求赤(29)文子、子文之徒,亦各有数分体用,止是充扩不开。如些小水火,不死不生,灼灼涓涓,终不能与日星河汉同行天上。人生精神要如河汉日星,与天地共转。止为人智小于身,遂使身小于天地。管仲行年七十,不为长大。颜子行年三十,不为夭小。禹稷做一代宗祖,细于路人。仲尼做树下先生,尊于天地。此处看破,纔有克复源头。不然,劈头便做禹、稷,亦是背面工夫,何况管、乐、王、谢之辈』?问:『蜀汉仗一武侯,保有四十年余焰,靠将不如靠相,已是应验旧方,止是甘草与乌头(30)同咽不下耳。王允不召董卓,岂有曹阳之辱(31)?廋亮不召苏峻,岂有石头之祸(32)?看来不义不成为仁,无礼不得为智,以此空说知人爱人,不如且放智仁,谈乐山乐水去也』。曰:『仁义礼智总亦同根。凡国家鼎革之时,士民绅弁政要探讨此项消息。仲尼一部春秋,主意是勤王讨贼复仇。申包胥(33)乞师秦庭,千古苦心,春秋不载其事。臧孙纥乞师于楚,伐齐取邑,仲尼以为要君当路(34)。君子平居不能安民定志,临变不能逆折奸萌(35),虽有常山之蛇(36),成何首尾?就使貔貅(37)成群,终作牺牲,不得譬如齐襄(38)复九世之雠,不保其身,苌宏(39)支已倾之天,徒碧其血。发愤一番,亦无用耳。如要实落三种事,止须牢靠四根心。若四字不明,即做成掀揭事业,亦无乐处。凡作人须于孔孟门首整顿衣冠,切莫向桓文(40)部下提刀弄戟。要大家仔细相量也』。讲毕,磬三声,各陈讲义而退。乃命饔人以肆(41)筵席,合四十有七席。先生每席亲馈,而致其齿长(42),乃就主人之位。酒五巡,歌者歌小宛(43)四章,继歌沔水(44)之篇。先生出献诸公祖曰:『越在草莽(45),狎于鸥盟(46),忽睹蓼萧(47)龙光(48),有惭瓠叶兔首,乃敶(49)小宛迈征(50),沔水忧谗,得无过乎』?宾拜谢曰:『乾坤改革,夙夜靡遑(51),无忝乃合所生(52),念乱以风有位(53)。敬闻先生之教也』。献酬(54)毕,乃就坐。酒七巡,歌下泉(55)及鹤鸣(56)。先生出献诸父母曰:『下泉替而思其隆,所以贵父母孔迩(57)也。攻玉憎而知其美(58),能无云德音(59)不遐乎?敢祈秉斗(60),以咏濯罍(61)』。诸宾拜谢曰:『黍苗粒我蒸民(62),在先生饮之食之;鸣歌蒸我髦士(63),自先生教之诲之。徒有瓶罄(64),是可耻也。安得弦歌(65),遂其莞然(66)』?于是献酬如前,复就坐。酒九巡,歌车攻(67)之篇,又继歌吉日(68)以乱(69)焉。先生出献众宾致辞曰:『周宣之车攻、吉日,备而无患。维今之同仇敌忾,奋于有心。夷吾一匡,岂曰马上得之?傅说三命(70),愈知师古力也。敢为诸公颂』!诸宾复谢曰:『大成之虑初终,天子之燕(71)左右,初不在太平粉饰,而在大人格心(72)也』。举觞交再拜。先生洗爵亚献,诸先生亦致辞曰:『明兴历合成周,德踰建武(73),卧东山而起者,君父义重华嵩,痛神州之沉者,诗书力维桑梓。后天下之乐有先知觉,先子弟之乐有贤父兄』。诸先生亦交再拜,谢曰:『获觏(74)讲席方新,正值光华复旦(75)。人心之有礼义干橹(76),犹大阜之有车马搜狝(77)也。想望太平,先生为兆日(78)者,安蒲(79)既戒(80),以慰苍生,覆帱(81)无偏,同依绛帐(82),吾乡幸甚!天下幸甚』!于是主宾,皆三反焉。酒再巡,告终筵,诵抑戒及宾筵如常仪,以底厥事。是日也,秋空明迥,江水漪澜,计与斯邺山大会者公祖父母八人、学师长四人、荐绅(83)先生十五人、孝廉二十四人、茂才二百三十二人及先生之长公子麑(84)、次公子麚(85)与通家懿戚(86)二十一人,总凡三百八十四人。其诸仆役、侍从、舟楫、车马、膳饔之数不与焉。次日先生同诸子登黄龙洞,用朱绂(87)方来群贤毕集为韵,以志依永(88)。维是先生将趍宣室(89),暂辍讲筵,读书之窟方成,提命之铎(90)乍远,得无山溪易塞,蒙者奚求。先生于是留数箴于山中云。其一箴曰:『见可喜不羡,其内多腴。闻可骇不惊,其中有氐。是以过市拾帷者不流眄(91)于丽观,中夜整冠者不失□于雷斧(92)』。又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冠裳佩玉常有博斗□心,犹系五弦于刀剑之上,不独了无成音,亦哑然可笑矣』。又曰:『外慕多则内景灭,繁华盛则美实衰。天道绌前者赢后,人情盈貌者虚中。常若无余而鞭其不足,则可以语学矣』。繇是盘桓讲舍阅十余日。

 

注释:
(1)涓吉:选择吉祥的日子。晋·左思《魏都赋》:“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2)太朴:即大朴。原始质朴的大道。魏·嵇康《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3)琱:雕的异体字。本义治玉,引申为雕刻,刻镂。
(4)葆:藏,蔽。
(5)新畬:开垦了两年和三年的熟田。
(6)豚蹄:猪蹄子。《史记·滑稽列传》:“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意思是有一个农民,用一个小猪蹄祭神,祝庄稼丰收。成语“豚蹄穰田”即源于此,比喻所花费的极少而所希望的很多。
(7)铁雨盲风:源自成语“怪雨盲风”, 指疾风暴雨。形容风雨来势凶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8)咨嗟:叹息。汉·焦赣《易林·离之升》:“车伤牛罢,日暮咨嗟。”
(9)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郑玄注:“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


10)直卿: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宋福州闽县(福建福州)人。少师从朱熹,后成为其女婿,并被朱熹视为道统继承人。

11)翠渠:周瑛(14301518),字梁石,初号蒙中子,别号翠渠。福建莆田黄石清浦村人。历官广德知州,南京礼部郎中,抚州、镇远知府,四川右布政使等。周瑛一生为官多年,秉公办事,根据朱熹的政治思想施政。

12)剩夫:陈真晟(14111474),字晦德(一作晦夫),后改字剩夫,又自号曰漳南布衣。明学者、教育家。本泉州人,后徙漳州镇海卫。晚岁居漳之玉洲,真晟著有陈剩夫集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13)白云:陈昂,字尔瞻,一字云仲,自号白云先生,莆田人。生卒年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初前后在世。避倭患奔豫章,织草屦自给。复由楚入蜀。后寓江陵,自榜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居数年,以穷死。昂诗颇举杜甫与王维,有《白云集》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14)牲糈:牲,用牛祭祀。糈():饷糈。精米,古代用以祭神。

15)盥荐:沐浴献祭。

16)德星: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喻指贤德之士。唐·杜甫《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17)先觉之觉后觉:《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後知,使先觉觉後觉也”。意思是上天生育老百姓,就是要使先知者唤醒后知者,使先觉者唤醒后觉者。
(18)文既在兹:《论语·述而》:“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19)乐山乐水:《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同智。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20)后海先河:《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古代认为黄河是海的本源,帝王祭祀时,先祭黄河而后祭海。
(21)苹蘩: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左传·隐公三年》:“苹蘩蕰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22)京原:高原、高地。京,高丘。
(23)半榻:虚位以待,有求贤若渴的寓意。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24)皋比:杜预注:“皐比,虎皮。”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25)下位:坐次低的席位。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次之,只饮酒,不簪花。”
(26)粹白:纯洁。《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年》:“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27)陈文子:齐国的大夫,名须无。齐国的大夫崔子谋害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文子有十辆马车,全部抛弃而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孔子认为他不是一个有仁德的人。
(28)有子(公元前518~?):名若,字子有。山东肥城市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因其气质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深受孔门弟子敬重。
(29)求赤:冉求、公西赤的合称,均为孔子弟子。
(30)乌头: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
(31)曹阳之辱:董卓作乱被杀之后,其部将李傕劫持献帝,郭汜扣留部分公卿大臣,露宿于曹阳(今河南陕县)。


32)石头之祸:庾亮执政,解除苏峻的兵权,征为大司农。他于咸和三年(328),以讨庾亮为名,起兵反晋,攻入建康,迁晋成帝于石头城,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

33)申包胥: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用计助吴攻破楚国。申包胥赴秦国求救,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还是不出,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楚复国后,要重奖申包胥,但他却拒不受赏,躲到山里隐居起来了。

34)当路:比喻权位。《孟子·公孙丑》:“夫子当路于齐。”

35)逆折奸萌:挫折;摧折。《三国志·蜀志·伊籍传》:“遣东使於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奸萌:图谋作奸违法的人。萌,通“氓”,民。汉杜笃《论都赋》:“咸阳守国利器,不可久虚,以示奸萌。”

(36)常山之蛇:形容机动灵活。源于《孙子兵法》:“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 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37)貔貅(pí xiū):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有将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38)齐襄:齐襄公。公元前693年,即襄公五年,齐师伐纪,攻取纪国三邑,齐襄公八年,齐国灭纪国,以复九世之仇,后为公子无知所杀。
(39)苌(cháng)宏:人名。字叔,又称苌叔。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40)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41)肆:陈列,陈设。《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42)齿长:年纪大。《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之齿长矣,不能事人。”

43)《小宛》:《诗经》篇名。劝诫身在朝廷的人们,在特殊情势之中要谨守职责,向善明哲,不但小心做人,也要勤于政务,不要辱没先辈。

44)《沔(miǎn)水》:《诗经》篇名。描写在国家动乱,政事日非,谣言四起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扰,和对友人的告诫。

45)越在草莽:典出《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对秦哀公说:“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意思是明朝和当时的楚国一样,需要有像申包胥那样的人拯救。

46)鸥盟:谓与鸥鸟为友。比喻隐退。宋陆游《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

47)《蓼萧》:《诗经》篇名。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48)龙光:宠光。《诗经》:“既见君子,为龙为光。”指恩宠光耀。宋叶适《祭陈同甫文》:“心事难平,宠光易满,万世之长,一朝之短。”

49)敶(chén):同“陈”,陈列。

50)迈征:远征。《后汉书·列女传·蔡琰》:“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

51)靡遑:亦作“靡皇”。 谓不安宁。 宋·岳飞《奏辞建节第二札子》:“虽竭疲驽,殊无补报,空糜饘饩,朝夕靡遑。”

52)无忝乃合所生:出自《诗经·小雅·小宛》:“无忝尔所生”。 无忝:不辜负、不愧对。所生:父母、双亲、生育你的人。

53)有位:指居官之人。《明史·高明传》:“荐郎中孙琼、陈鸿渐、梅伦、何宜、主事宋瑛,皆端方亷洁,恬于进取,宜显擢以风有位。”

54)献酬: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史记·孔子世家》:“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55)《下泉》:《诗经》篇名。《毛诗序》说:“《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

56)《鹤鸣》:《诗经》篇名。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

57)父母孔迩:出自《诗经·汝坟》,孔,非常。迩,近。直译“父母近在身旁”,实则比喻父母恩情牵挂难忘。

58)憎而知其美:从《礼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转化而来,意思是对所喜欢的人也能知道他的缺点,对所讨厌的人也要知道他的长处。

59)德音:出自《诗经·狼跋》:“德音不瑕。”指好的声誉。

60)秉斗:秉和斗,都是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六十斛,一斛十斗。比喻公平、公正。

61)濯罍:濯,洗。罍,酒樽、酒杯。《诗经·大雅》:“可以濯罍。”

62)粒我蒸民:粒,动词,养活。蒸民,百姓。晋·傅咸《喜雨赋》:“生我百谷,粒我烝民。”

63)蒸我髦士:出自《诗经·雅·甫田》。描写农田里的劳动图景。蒸,上升,产生。髦士,英俊之士。这里说是《鸣皋》诗,恐有误。

64)瓶罄:典出《诗经·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罍:都为酒器。小者为瓶。大者为罍,二者相辅为用。小瓶没有了酒,大瓶亦引以为耻。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

65)弦歌:指礼乐教化。《论语·阳货》:“子之武城 ,闻弦歌之声。”

66)莞然:同莞尔,形容微笑。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67)乱: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论语》:“关雎之乱。”

68)《车攻》:《诗经》篇名。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情景。

69)《吉日》:《诗经》篇名。描写周宣王田猎时选择吉日祭祀马祖、野外田猎、满载而归宴饮群臣的整个过程。

70)傅说三命:傅说(yuè)(约前13351246)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是我国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他辅佐殷商,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说命》三篇,其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名句,为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基石;他的治国方略,改变了商朝持久的没落。

71)燕:燕礼。是古代贵族在政余闲暇之时,为联络与下属的感情而宴饮的礼仪。《礼记·射义》:“以燕以射。”孔颖达疏:“谓先行燕礼而後射也。”

72)格心:归正之心。《礼记·缁衣》:“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

73)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2556),指代光武中兴。

74)觏(gòu):遇见。《说文》:“觏,遇见也。”

75)光华复旦:典出《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为自强不息如日月运行。

76)干橹:小盾大盾。亦泛指武器。《礼记·儒行》:“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櫓;戴仁而行,抱义而处。”郑玄注:“干櫓,小楯、大楯也。”

77)搜狝(sōu xiǎn):春猎与秋猎。亦泛指狩猎。汉·桓宽《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

78)兆日:兆卜选日子,设置祀日神坛。

79)安蒲:典出《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80)既戒:预备,准备。《诗经·小雅·大田》:“既种既戒。”

81)覆帱(dào):亦作“覆焘”。犹覆被。谓施恩,加惠。《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82)绛帐:喻授业师长或授课处所。《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人其室者。”

83)荐绅: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84)麑(ní):幼鹿。

85)麚(jiā):公鹿。

86)通家懿戚:《幼学琼林》:“旧好曰通家,好亲曰懿戚。”

87)朱绂: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也指做官。

88)依永:谓乐声之高低抑扬依随歌咏而变化。《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孔颖达疏:“声依永者,谓五声依附长言而为之。”

89)宣室:古代宫殿名。汉代未央宫的正殿叫做宣室殿,这里指代朝廷。

90)铎: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

91)流眄(miǎn):流转目光观看。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92)雷斧: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雷州人)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为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