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才子杨福林
栏目:近代 发布时间:2014-07-17

东山才子杨福林

勉   之

东山才子杨福林(图1)杨福林,字介五,是东山一位才华横溢、德望众仰的清末秀才。

1857年生于铜陵一个寒儒之家。幼年丧父,寡母谨严治家,教子殷切有方。介五聪敏好学,弱冠之年即与其兄杨士林一齐考取邑庠为秀才。

士林不幸早殇,家境益加窘迫。为谋生计,奉养高堂和乃嫂,介五忧虑终日。然书生意气,仕途无意而无门,业商无本而乏术。介五遂选定师道,兼攻岐黄之学,教学、行医之余,也涉猎诗词歌赋。

介五青年时,曾教授马兆麟之子马征祥,使之学就中举。又曾被本地望族聘为家教,曾教授孙斗初、孙寅恭等,皆学成而成为地方名流。1908年,由乡贤马兆麟倡导,在东山铜陵创办东升高初两等小学堂。此时,杨介五在本邑已享有颇盛的才学和师道名气,于是众望所归,即被聘为副堂长,协助马老师打理教学管理事务,实际上主持学堂全面具体工作。不久即继任为第二任堂长。先生除教授国学,亦重视新学。1920年代,曾应聘为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国文老师,培育了诸多中外学子,桃李足涉海内外。其教学才能卓越,从教十年,校方多方挽留。及至返梓后,英华书院校长及诸多中外学生常有来信请教和问候。

介五先生自幼研习中医,深谙伤寒、温病等病理及用药要诀。笔者曾亲见先生抄写的汤头笔记,皆详略有度,精细入微。对病理药理有真知灼见,批注汤头也常有灵活增减。我虽行外,也能窥其一二。且用细毫誊写,字迹娟秀俊逸,法有所依。单以书法论之,亦自成一格,足可欣赏借鉴,令人叹为观止。

先生秉性辛勤,从教和从医并行,每以学生和患者为重,从不耽误。他医德优良,凡平民百姓延医问药,先生总是有求必应,也不计较金钱得失。这样的医德风范总可为今日庸医者鉴。中年,为使教学、治病互不影响,先生传医术于儿子杨受甫。民国初年,杨受甫开设“燕诒斋”诊所,亦遵父训,仁道施医,妙手回春,名扬梓里。

介五先生尚喜好诗词歌赋,他偕老友召集十数位学生诸如江上策、朱永久等人创办诗社,常在家乡鼎新书局门口张贴吟友诗作,让同好欣赏切磋,并自编《味芸轩吟草》一册,可惜《吟草》手抄本年久散失,无从搜集。现仅存零星几首竹枝诗,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江干鳞次旧蜗庐       多是钓人临水居

吹到腥风市语闹       夕阳街上卖虾鱼

 

持家俭啬海边风       闺阁未谙习女红

惟解结绳为网罟       助他江渚捕鱼翁

 

良宵二八好风光       妇女争看新嫁娘

约得诸姑同伯姊       春城无处不花香

 

缟素衣冠逐队行       挽歌同唱不胜情

如何哭奠亡灵后       还费主人一顿羹

 

投石挥拳欲贾余       纷纷蛮触斗蜗庐

海疆自是同秦俗       安得仁风为扫除(掷瓦戏)

 

木棚高建欲云凌       普祭孤魂忏请僧

堪笑自矜捷足者       一声号炮竞先登(抢孤魂 )  

诗中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东山风土人情,对其时的劳作、生活、娱乐多有生动描述,语言朴素流畅,情趣盎然。几首短诗就使夲邑当时的乡间风貌跃然纸上,笔力非凡,值得诵读玩味。

杨介五先生秉性刚直,庄重谨严,不羡宦达;鄙嗤儒林中沽名钓誉之徒和贪婪虚伪之辈,凡斯类绝不与之为伍。

先生于1933年逝世,享年77岁。其孙杨鸿仪继承祖业行医为善,为人忠厚,与世无争,高寿至93岁终。其曾孙杨颖哲,乃笔者好友,画得一手精妙山水,现任东山石斋画社第二任社长。

东山才子杨福林(图2)东山才子杨福林(图3)


文本框: 杨福林医案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