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方言现代拼音与古法切韵研究
许 培 斌
东山岛地处闽南一隅,历史上以海为堑,形成奇特的海岛文化现象。如东山方言,至今仍完整的保留着唐初开漳以来古中原的“河洛话”原音,语言专家因称之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整理和传承东山方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第一章 东山方言的历史与现状
据考证,汉以前闽南与福建其他地区一样,居住着闽越少数民族,中原汉人鲜有涉足此地。西晋“永嘉之乱”年间(公元311年),中原汉人大规模入闽,带来中州(今河南)一带的官音。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南下平乱,布撒教化,表建漳州,又带来中原河洛地区的语言(亦称“河洛话”)和文化。之后历尽沧桑与融合,逐步演绎形成了闽南方言。
如今,闽南方言已成为全国八大汉语方言之一。1977年,闽南话作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被录制在当年美国发射的“旅行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浩瀚的星河中寻觅知音。
随着闽南人的播迁,闽南语从漳州、泉州、厦门、潮州流播到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如龙岩的漳平、宁德的霞浦,广东省的海陆丰、雷州半岛、海南岛的海口、琼山、文昌,浙江省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台湾省的大部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裔聚居地。据统计,海内外操闽南方言的人达6000万。
东山方言属于闽南语系而音韵又有别于厦漳泉潮。随着国家实施推广普通话,学校教学逐步用普通话代替方言,用汉语拼音取代切韵,东山方言音读日趋不规范。上世纪初流传东山的一本方言韵书《雅俗十五音》已鲜找难寻,传统的切呼引韵方法渐渐失传。方言单字音准错读甚多,有的以讹传讹,众非成是;有的“半精半白”,莫衷一是。出现了“东山人不会讲东山话”的现象。如不抓紧抢救、保护,东山方言将面临失传消亡的危险。当务之急就是需要有一部如同《雅俗十五音》之类的方言音韵工具书来规范东山方言音读。1994年出版的《东山县志》,曾把东山方言音读整理收入“卷三十五·方言篇”,但篇幅有限,录入的方言单字、词汇太少,不足以成韵书。时隔20年,我们在东山方言现代拼音与古法切韵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其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东山方言音韵字典》的编著。《东山方言音韵字典》已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见附图),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第二章 东山方言现代拼音方法研究与应用
前不久,网上有这么一则《可爱的闽南话》段子,晒出了闽南方言的囧趣:“有一种裙子叫滚;有一种芋头叫哦;有一种虾叫嘿;有一种家叫厝;有一种信叫呸;有一种什么叫虾米;有一种邻居叫厝彼;有一种东西叫哇哥;有一种睡觉叫爱困;有一种不好意思叫派戏;有一种傻冒叫砍烂;有一种随便叫芹菜;有一种投降叫导航;有一种强悍叫恰夯夯;有一种受不了叫冻没屌;有一种坏孩子叫夭羞啊;有一种美女叫水渣某;有一种吓人叫伽系狼。”这些方言的确使初学者感到莫名其妙。也使得一些希望“入乡随俗”的人感到无从学起。
当代人已经习惯于用汉语拼音来为每个汉字注音。如果每一个方言单字也都可以用现代汉语拼音来注音,那是最省事的了。如,裙-可拼为ɡǔn(滚),芋-可拼为ǒu(哦),虾-可拼为h eě(嘿),信-可拼为p eē(呸),邻居-可拼为cubi(厝彼),随便-可拼为qincài(芹菜),投降-可拼为dǎohǎnɡ(导航),漳州-可拼为jianɡjiu(将鸠),本地话-可拼为bundeua(笨得哇),番薯-可拼为hanji(韩纪),台湾-可拼为daiwan(呆完),铜陵-可拼为danɡlěn(当冷)…等。问题是,东山方言由于至今仍比较完整保留着的一些古中原的汉语原音,这些古音是《汉语拼音方案》所没有的,也难以用汉语拼音拼出。如,甘、天、山、煎、森、骨、滑、酌 、若、夹、及、隙、屐…等。
研究认为,要准确记录和传承东山方言,实现使用现代拼音方法来规范东山方言音读,关键在于必须对“古音”的拼音字母、音调音符作技术处理,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言现代拼音方案。
第一节 东山方言现代拼音方案
东山方言语音有三个特点:一是发音不分平卷舌、没有唇齿音〔
Zh(知)、
Ch(蚩)、
Sh(诗)〕、没有撮口呼(ü);二是声母没有f(佛);三是声调仍保留着古汉语的八音(实际合为七音);四是辅音韵尾仍保留着古汉语的鼻韵尾和入声韵尾。这四个特点也是方言拼音的难点所在。
为解决东山方言古音的拼音难题,《东山方言拼音方案》采用了一些字母和符号来辅助拼音。还根据东山方言保留古汉语八音(实际合为七音)的特点,设计出七个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或韵尾上。这样做,有利于懂得汉语拼音的读者很快的拼读并掌握东山方言音读。
《东山方言拼音方案》以《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为设计基础,由汉语拼音声母14个、韵母(音节)45个及7个调号组成方言拼音系统。
一、 声 母 表
序 |
拼 音 声 母 |
发 音 方 法 |
同 音
声 母 |
字母(辅) |
读音(辅) |
部 位 |
方 法 |
1 |
b |
玻 |
双唇 |
同汉语拼音 |
|
2 |
p |
坡 |
双唇 |
同汉语拼音 |
|
3 |
m(bb ) |
摸(无) |
双唇 |
m同汉语拼音;b b塞音/浊音 |
|
4 |
d |
多 |
舌尖中 |
同汉语拼音 |
|
5 |
t |
拖 |
舌尖中 |
同汉语拼音 |
|
6 |
l( n ) |
罗(奴) |
舌尖中 |
L、n同汉语拼音 |
|
7 |
ɡ |
哥 |
舌根 |
同汉语拼音 |
|
8 |
k |
科 |
舌根 |
同汉语拼音 |
|
9 |
h |
和 |
舌根 |
同汉语拼音 |
f(佛) |
10 |
Z( j ) |
资(之) |
舌尖前中 |
z、j同汉语拼音 |
Zh(知) |
11 |
C( q ) |
此(妻) |
舌尖前 |
c、q同汉语拼音 |
Ch(蚩) |
12 |
S( x ) |
思(徙) |
舌尖前 |
s、x同汉语拼音 |
Sh(诗) |
13 |
r |
日 |
舌尖前 |
同汉语拼音 |
|
14 |
ŋ |
俄 |
舌根 |
鼻音/浊音 |
|
15 |
零声母 |
|
|
音节开头没有声母 |
|
说明:
⑴ 东山方言发音不分平卷舌、没有唇齿音,因此方言拼音只采用声母字母14个(零声母没有拼音声母),它们是:
b(玻)、p(坡)、m(摸)、h(和)、d(多)、t(拖)、l(罗)、ɡ(哥)、k(科)、z(资)、c(此)、s(思)、r(日)、ŋ(俄)。
⑵ bb(无)、n(奴)、j(之)、q(妻)、x(徙)在方言拼音中很少用,分别作为m(摸)、l(罗)、z(资)、c(此)、s(思)的辅音。
⑶ p、t、k、h在音节前是声母;在音节后作入声韵尾。
⑷ m作声母时读“摸”;作韵母时读“呣”。
⑸ 表中汉字字母均为东山方言读音。
二、 韵 母 表
序 |
单 韵 母 |
复 韵 母 |
入 声 韵 母 |
字母-读音 |
发音方法 |
字母-读音 |
发音方法 |
阴入-读音 |
阳入-读音 |
1 |
|
|
un 温 |
同汉语拼音 |
ut↓ 郁 |
ut↘ 兀 |
2 |
|
|
ian 焉 |
同汉语拼音 |
iat↓ 噎 |
iat↘ 悦 |
3 |
|
|
ianɡ 央 |
同汉语拼音 |
iak↓ 约 |
iak↘ 跃 |
4 |
|
|
iam 阉 |
闭口呼.鼻韵 |
iap↓ 挹 |
iap↘ 叶 |
5 |
|
|
in 因 |
同汉语拼音 |
it↓ 乙 |
it↘ 逸 |
6 |
|
|
im 音 |
闭口呼.鼻韵 |
ip↓ 揖 |
ip↘ 邑 |
7 |
|
|
en 英 |
同汉语拼音 |
ek↓ 益 |
ek↘ 役 |
8 |
|
|
an 安 |
同汉语拼音 |
at↓ 遏 |
dat↘ 达 |
9 |
|
|
anɡ 肮 |
同汉语拼音 |
ak↓ 沃 |
ak↘〔墨〕 |
10 |
|
|
am 庵 |
闭口呼.鼻韵 |
ap↓ 握 |
ap↘ 盒 |
11 |
nɡ 秧 |
同汉语拼音 |
|
|
|
|
|
m 呣 |
闭口呼.鼻韵 |
|
|
|
|
12 |
|
|
uan 弯 |
同汉语拼音 |
uat↓ 斡 |
uat↘ 越 |
13 |
|
|
uanɡ 汪 |
同汉语拼音 |
|
|
14 |
|
|
onɡ 翁 |
同汉语拼音 |
ok↓ 恶 |
ok↘〔毒〕 |
|
|
|
om 〔森〕 |
闭口呼.鼻韵 |
|
|
15 |
|
|
ionɡ 雍 |
同汉语拼音 |
iok↓ 唷 |
iok↘ 育 |
16 |
i 衣 |
同汉语拼音 |
|
|
ih↓ 〔薛〕 |
ih↘ 〔蚀〕 |
17 |
i~ 异 |
齐齿呼.鼻韵 |
|
|
ih~↓〔匿〕 |
ih~↘〔物〕 |
18 |
|
|
uai 歪 |
同汉语拼音 |
ua ih↓〔趹〕 |
|
|
|
|
uai~〔崴〕 |
开口呼.鼻韵 |
|
|
19 |
|
|
ai 哀 |
同汉语拼音 |
|
aih↘ 哎 |
|
|
|
ai~ 〔乃〕 |
开口呼.鼻韵 |
|
|
20 |
|
|
ui 威 |
同汉语拼音 |
|
|
21 |
|
|
ui~ 黄 |
齐齿呼.鼻韵 |
iat↓ 噎 |
iat↘ 悦 |
序 |
单 韵 母 |
复 韵 母 |
入 声 韵 母 |
字母-读音 |
发音方法 |
字母-读音 |
发音方法 |
阴入-读音 |
阳入-读音 |
22 |
ee(ê)挨 |
开口呼 |
|
|
eeh↓ 厄 |
eeh↘ 窄 |
23 |
ee~ 婴 |
开口呼.鼻韵 |
|
|
eeh~↓〔蜢〕 |
eeh~↘〔脉〕 |
24 |
|
|
ue 偎 |
同汉语拼音 |
ueh↓ 揋 |
ueh↘ 喏 |
25 |
u 污 |
同汉语拼音 |
|
|
uh↓〔厾〕 |
uh↘〔湥〕 |
26 |
|
|
ou 乌 |
同汉语拼音 |
|
|
27 |
|
|
iu 优 |
同汉语拼音 |
iuh↓〔糾〕 |
iuh↘〔丩〕 |
28 |
a 啊 |
同汉语拼音 |
|
|
ah↓ 鸭 |
ah↘ 匣 |
29 |
a~ 揞 |
开口呼.鼻韵 |
|
|
ah~↓〔呐〕 |
ah~↘馅 |
30 |
|
|
ia 呀 |
同汉语拼音 |
iah↓〔隙〕 |
iah↘ 页 |
31 |
|
|
ia~〔京〕 |
开口呼.鼻韵 |
|
|
32 |
|
|
ua 蛙 |
同汉语拼音 |
uah↓〔辣〕 |
uah↘ 活 |
33 |
|
|
ua~ 垵 |
开口呼.鼻韵 |
|
|
34 |
e 呃 |
同汉语拼音 |
|
|
eh↓ 奥 |
eh↘ 学 |
|
O 窝 |
同汉语拼音 |
|
|
|
|
|
O~ 唔 |
开口呼.鼻韵 |
|
|
|
|
35 |
|
|
ao 欧 |
同汉语拼音 |
aoh↓ 拗 |
aoh↘〔雹〕 |
|
|
|
ao~〔磬〕 |
开口呼.鼻韵 |
|
|
36 |
|
|
io 腰 |
同汉语拼音 |
ioh↓ 约 |
ioh↘ 药 |
37 |
|
|
io~ 鸯 |
齐齿呼.鼻韵 |
|
|
38 |
|
|
iao 妖 |
同汉语拼音 |
iaoh↓ 掀 |
iaoh↘〔亍〕 |
|
|
|
|
|
|
|
|
注:⑴ 韵母m(呣)是nɡ(秧)的闭口鼻音nɡ
°的简写,作声母时读“摸”。
⑵ 表中有些韵母有音无字,则用其与声母拼成的字加〔 〕表示。如ak↘用〔墨〕(mak↘)表示; aoh↘用〔雹〕(baoh↘)表示…等。
⑶ 表中汉字字母均为东山方言读音。
三、 声 调 符 号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调值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形象表现,也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以君、斋、东三韵为例,其拼音声调、调值、调号变化列表如下:
声调(调号) ①阴平(-) ②阴上(
﹨) ③阴去(
﹁ ) ④阴入(↓)
调值(音高) 5—5 5—1 1—1 4—4—1
例字 ⒈ 君ɡūn 滚ɡùn 棍ɡu
﹁ n 骨ɡut↓
⒉ 斋 zeē 济zeè 债zee
﹁ 仄zeeh ⒊ 东 dōnɡ 党dònɡ 冻do
﹁ nɡ 卓dok↓
声调(调号) ⑤阳平(
√) ⑥阳上(
﹨) ⑦阳去(
﹂) ⑧阳入(↘)
调值(音高) 3—1—5 5—1 3—3 3—4—1
例字 ⒈ 裙ɡǔn 滚ɡùn 郡ɡu
﹂ n 滑ɡut↘
⒉ 齐 zeě 济zeè 坐zee
﹂ 绝zeeh↘
⒊ 同 dǒnɡ 党dònɡ 动do﹂ nɡ 独 dok↘
东山方言的声调分:阴平、阳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和阴上、阳上共八音。因阴上与阳上合一为上声,实际只用七音。
东山方言声调七音的调值大体上如上所注。其中:阴平、阴去、阳去的发音都是平缓的,但调值依次降1度。分别为5-5、3-3、1-1;
阳平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拼音的上声近似,调值为3-1-5;阴入的音高变化由4-4-1的过程非常急促,发音的时值很短;阳入的音高变化由3-4-1的过程呈弧形,发音比较滑润。
在为东山方言单字注音时,为了表现以上七个音调,必须使用七个声调符号(调号),每个调号应尽量在形象上反映出该音调的变化过程。这不但是科学表现和美学的需要,而且便于人们的记忆掌握。这七个调号如下:
阴平—“
-”、阳平—“
√”、阴去—“
﹁ ”、 阳去—“
﹂ ”、上声—“
﹨”、阴入—“↓”、阳入—“
↘”。
在拼音时,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入声标在韵尾字母右上角)。如:芬hūn(阴平)、粉hùn(上声)、训hu
﹁ n (阴去)、忽hut↓(阴入)、 云hǔn(阳平)、混hu
﹂ n(阳去)、佛hut↘(阳入)等。
虽然,《东山方言拼音方案》是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设计的,但东山方言拼音与现代汉语拼音在声调及调号、声母、韵母等方面的处理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别较大。主要是:
⒈ 声调及调号。东山方言的声调分八音(实际合为七音,阴上与阳上合一为上声):阴平(-
)、阳平(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和上声(﹨
),而现代汉语的声调只分五音: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和轻声。调号除阴平(-
)相似外,其他差别很大。
据唐《元和韵谱》表述:“平声哀而安,上声历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清《康熙字典》也用一首《分四声法》歌诀作相似的表述:“平声平道莫低头,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可见,古汉语与东山方言的声调是相同的。如今,古汉语的阳平已演化为现代汉语的上声,古汉语的上声也演化为现代汉语的去声,古汉语的去声逐渐演化为现代汉语的平声,而古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了。
⒉ 声母。东山方言拼音时共采用声母字母19个,比现代汉语拼
音少2个。其中,减4个;增2个。具体如下:
⑴ 减4个。是由于东山方言声母发音不分z( 资)与
Zh( 知)、
s( 思)与
Sh( 诗)、c( 此)与
Ch( 蚩)、h( 和)与f( 佛),因此拼音时只采用z、s、c、h这4个字母,而
Zh、
Sh、
Ch、f这4个字母不用。
⑵ 增2个。一个是bb( 无),bb( 无)是鼻化声母m( 摸)的
辅音;另一个是鼻化声母 ŋ( 俄)。现代汉语拼音声母不用ŋ,只是作为韵母音节nɡ 的简写。
⒊ 韵母。东山方言拼音共采用韵母字母(音节)45个:
⑴ 用现代汉语拼音字母组成的韵母字母(音节)共29个。它
们是:
i (衣)、u (污)、 a (啊)、 e (呃)、
O (窝)、 ê (挨)、
un(温)、ian(焉)、ianɡ(央)、in (因)、en (英)、an (安)、
anɡ(肮)、nɡ(秧)、uan(弯)、uanɡ(汪)、onɡ(翁)、ionɡ(雍)、
uai(歪)、ai (哀)、ui(威)、 ue(偎)、 ou (乌)、 iu(优)、
ia(呀)、 ua(蛙)、ao (欧)、io(腰)、iao (妖)。
单韵母o(窝)是e(呃)的音位变体。如,猪豭(配种的公猪)
dīɡē,变体另读成dīɡō ;薰烙(烟灰)hūnlē,变体另读成hūnlō 等。
单韵母 ê(挨)在打字录入时,要在字母上方叠加声调和鼻化符
号很不方便,因此,将 ê 标为ee。如,家ɡeē 、枷ɡeé等;将ê~ 标为ee~。如,庚ɡeē~、病be e﹂ ~ 等。
⑵ 为解决东山方言“古音”拼音难题,《东山方言拼音方案》新增16个特殊的韵母字母。它们是:
i
~ (异)、ai
~ (乃的韵母)、ui
~ (光的韵母)、uai
~ (关的韵母);
a
~ (揞)、ia
~(京的韵母)、 ua
~(垵);
O~ (耗的韵母)、io
~(鸯)、ao
~(磬的韵母); ee
~(婴);
m
°(呣)、iam(阉)、im(音)、am(庵)、om(森的韵母)。
以上17个韵母字母的右上方都加标特殊的符号。其中,“
~ ”为鼻化符号;“
° ”为闭口呼符号。
单韵母m
° 是nɡ(秧)的闭口鼻音nɡ
°(呣)的简写,与其他元音组成复韵母时m不再标“
° ”,如iam(阉)、im(音)、am(庵)、om(森的韵母)等。
鼻化韵母如与鼻音声母n(努)、m(摸)、ŋ(俄)拼音时,因韵母
已被鼻音声母“鼻化”了,因此不必再标出鼻化符号“~”。如,努
nò 不标nò
~、闹na﹂ o不标na﹂ o
~、毛 mó 不标mó~、妹mua﹂ i不标mua﹂ i~、卧 ŋo﹂ 不标 ŋo﹂ ~、伍ŋoù 不标 ŋoù~ 等。
由此,前述的天-可拼为ti
~、山-可拼为sua
~、煎-可拼为zua
~、甘-可拼为 ɡam、森-可拼为som等
。
⑶ 由于东山方言保留了古汉语入声声调,为了准确表达,东山
方言的入声韵母采用4个字母作韵尾。其中: p表示双唇收尾,如
ip↓(揖)、ip↘(邑);t表示舌尖收尾,如ut↓(郁)、ut↘(兀);k表示舌
根收尾,如ok↓(恶)、dok↘(毒);h表示喉塞音尾,如ioh↓(约-猜)、ioh↘(药)。
由此,前述的骨-可拼为ɡut↓、滑-可拼为ɡut↘;酌-可拼为 ziak↓、
若-可拼为riak↘;夹-可拼为ɡiap↓、及-可拼为ɡip↘;隙-可拼为kiah↓、屐-可拼为ɡiah↘…等等。
⑷ 由于东山方言发音没有撮口呼,因此,现代汉语拼音韵母字母中有4个字母(均为普通话读音),在《东山方言拼音方案》是不使用的,它们是:
ü(迂)、üe (约)、 üan(冤)、ün(晕)。
第二节 东山方言现代拼音方案的应用
我们在上节已经解决了东山方言“古音”的拼音难题,现在,使用现代拼音方法来规范东山方言音读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们以《东山十八景之歌》、《訄对歌》、《搬网仔歌》这三首东山民谣为例,配以现代拼音如下:
dānɡsuā~ zɑp↘beeh↓ɡèn zī ɡē
东山 十八景 之 歌
siānkā dok↘b o﹂ u těn hǔn h a﹁ n, mǔn,ɡ ōnɡ z e﹂ sia﹂ nɡ k a﹁ n tiāndǐ。
仙脚 独步 腾 云 汉, 文公 座 上 看 天池。
hoùkānɡdek↓ŋiok↘ liǒnɡsuǎn cēn, liǎnɡsān dèyèn rit↘ŋuɑt↘měn。
虎崆滴玉 龙泉 清, 梁山 倒影 日 月 明。
ɡiùsiān sek↘sit↓ tǎn, ɡē cia﹁ nɡ, suāpē yī,ē kín°sek↓sēn。
九仙 石室 弹 歌 唱, 沙坡 咿呵 琴瑟 声。
cit↓zɑp↘r i﹂ k a﹁ m rǐ hǔntuī, bek↓niào~ ɡuīzǎo zìn ɡē huī。
七十二 坎 如 云梯, 百鸟 归巢 震 髙 飞。
bǒnɡlǎi siāndè kāi s e﹁ nziɑh↓, yiǎnɡpǎnɡ ɡuī,e﹁ dek↓ huěɡuī。
蓬莱 仙岛 开 圣迹, 扬帆 归澳 得 回归。
siāntànɡ mok↘yok↘ kè ɡa﹁ izeē, sek↘zēn b a﹁ itɑh↓ lěnlě seē。
仙桶 沐浴 可 戒斋, 石僧 拜塔 绫罗 纱。
ɡo﹁ u lì h o﹁ nɡsēn sām ɡu i﹁ zù, siāncǒnɡ suǐŋ o﹂ ~ ma﹂ n rǐn,ɡeē。
故里 放生 三 贵子, 仙床 睡卧 万 人家。
dānɡsi﹂ mǔnhōnɡ sǐn hiànlěn, wǐ~yēn pɑh↓ tě niào~ mǔzěn。
东屿 文峰 神 显灵, 黄莺 打 桃 鸟 无情。
hōnɡcuī yit↓sek↘ ma﹂ n,ɡīn d o﹂ nɡ, yǎo dè ɡǐsān liànɡ mà~ měn。
风吹 一 石 万 钧 动, 摇 倒 旗山 两 马 鸣。
ɡiǔ du i﹁ ɡē
訄 对 歌
tī~ du i﹁ dee﹂ , ziò du i﹁ ze e﹂ ,ŋǎo du i﹁ ee﹂ ,bǔhiā du i﹁ bu i﹂ ~le e﹂ 。
天 对 地, 少 对 多, 贤 对 会, 匏杓 对 饭篱。
dňɡ du i﹁ deè, l e﹁ du i﹁ eè, ŋǔ du i﹁ meè, siòdi﹂ du i﹁ du a﹂ zeè。
长 对 短, 躼 对 矮, 牛 对 马, 小弟 对 大姐。
liǒnɡ du i﹁ hòu,ānɡ du i﹁ mòu, dī~ du i﹁ kòu,hānɡlǒu du i﹁ deěɡòu。
龙 对 虎, 翁 对 亩, 甜 对 苦, 烘炉 对 茶古。
bbě du i﹁ w u﹂ , Sīn du i﹁ ɡu﹂ , zù du i﹁ hu﹂ , du a﹂ ɡeē du i﹁ Sīmbu﹂ 。
无 对 有, 新 对 旧, 子 对 父, 大家 对 新妇。
mò du i﹁ hè, ɡōu du i﹁ sè, ki a﹂ du i﹁ dè, ɡāzào du i﹁ Sat↓bbè。
孬 对 好, 姑 对 嫂, 竖 对 倒, 虼蚤 对 虱母。
lit↓ du i﹁ mak↘,siòɡuì~ du i﹁ mɑt↘zak↘, ri o﹂ hǒu du i﹁ sàihak↘。
笔 对 墨, 小管 对 目贼, 尿壶 对 屎峃。
Sǐn du i﹁ ɡuì, ɡēsān du i﹁ liǔsuì, ɡuā~tiā~ du i﹁ toùhuì。
神 对 鬼, 高山 对 流水, 官厅 对 土匪。
zuì du i﹁ huè,kìtǎo du i﹁ suah↓muè, ǎnɡɡū du i﹁ huat↓ɡuè。
水 对 火, 起头 对 煞尾, 红龟 对 发粿。
buā~m a﹂ nɡà~ ɡuā
搬 网 仔 歌
ziā~ŋueh↘ mu i﹂ ~ sǐn, r i﹂ ŋueh↘ zioh↓ ŋǐn ;
正月问神 , 二月借银 ;
sā~ŋueh↘ m a﹂ nɡ leh↘zuì, s i﹁ ŋueh↘ buā~ zuìɡuì;
三月网落水 , 四月搬水鬼 ;
ŋ o﹂ u ŋueh↘mònɡ dě , lɑk↘ŋueh↘ buā~ bbě ;
五月罔躲 , 六月搬无 ;
cit↓ŋueh↘cit↓ mònɡ duì~, beeh↓ŋueh↘ buā~ siòɡuì~ ;
七月七罔返 , 八月搬小管 ;
ɡào ŋueh↘ m a﹂ nɡzi o﹂ ~ɡe e﹁ ,zɑp↘ŋueh↘ lǎnɡ tèze e﹁ ;
九月网上架 , 十月人讨债 ;
zɑp↘yit↓ŋueh↘ mònɡ a﹂ n,
十一月罔限 ,
zɑp↘r i﹂ ŋueh↘ b a﹁ nɡ moù m ee﹂ ɡià~ iào mee﹂ m a﹂ n。
十二月放亩卖囝吆不慢 。𠊉
第三章 东山方言古代注音方法研究与应用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不会使用现代拼音。我们通过发掘、整理古代韵书,发现古代人使用的切音、切韵注音方法值得传承、应用。问题是,现在了解“切音”的人并不多,了解“切韵”的人就更少了。这就必须重新整理和应用先人们在编撰方言韵书时留下来的成果——
古法“切音”和“切韵”方法来弥补、订正现代方言拼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东山地方文化遗产,也有必要通过今人的整理,使切音、切韵方法得到保存、传承并发挥作用。
下面,我们从古法切音入手,对古法切韵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而认识古代人如何对方言进行注音。
第一节 东山方言古代切音方法研究与应用
切音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切是反切的简称,即用两个汉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音。《东山方言拼音方案》沿用古韵书的切音方法为设计基础 ,用两个通俗方言汉字分别代表声母和韵母组成切音系统。这样做,有利于方言的传承,有利于不熟悉汉语拼音的读者拼读并掌握东山方言音准。
一、 切 音 声 母 表
1. 玻(b) 2. 坡(p) 3. 摸-无(m -bb) 4. 多(d) |
5. 拖(t) 6. 罗-奴(l-n) 7. 哥(ɡ) 8. 科(k) |
9. 和-佛(h-f) 10. 资-之(Z-j) 11. 此-妻(c-q) 12. 思-徙(s-x) |
13. 日(r) 14. 俄(ŋ) 15. 零声母(音节开头无声母) |
|
二、 切 音 韵 母 表
1.温(un) 2.焉(ian) 3.央(ianɡ) 4.阉(iam) 5.因(in) |
6.音(im) 7.英(en) 8.安(an) 9.肮(anɡ) 10.庵(am) |
11.秧(nɡ) 呣(m°) 12.弯(uan) 13.汪(uanɡ) |
14.翁(onɡ)〔森〕(om森的韵母) 15.雍(ionɡ) 16.衣(i) 17.异(i~) |
18.歪(uai)〔崴〕(uai~) 19.哀(ai)〔乃〕(ai~乃的韵母) |
20.威(ui) 21. 黄(ui~) 22.挨(ee) 23.婴(ee~) 24.偎(ue) |
25.污(u) 26.乌(ou) 27.优(iu) 28.啊(a) 29.揞(a~) |
30.呀(ia) 31.漾(ia~京的韵母) 32.蛙(ua) 33.垵(ua~) |
34.呃(e)窝(O)〔唔〕(O~耗的韵母) 35.欧(ao)〔磬〕(ao~磬的韵母) |
36.腰(io) 37.鸯(io~) 38.妖(iao) |
表一中的15个声母代表字与表二中的 38个韵母代表字读音均为汉字方言读音。东山方言每一韵有7个声调(阴上、阳上合一),38韵共有266个韵母代表字,它们是:
1.君韵:温、稳、蕴、郁、匀、(稳)、运、兀;
⒉坚韵:焉、演、宴、噎、延、(演)、衍、悦;
⒊疆韵:央、养、映、约、扬、(养)、佯、跃;
⒋兼韵:阉、掩、厌、挹、盐、(掩)、炎、叶;
⒌巾韵:因、 引、印、 乙、寅、(引)、孕、逸;
⒍金韵:音、饮、荫、揖、淫、(饮)、□、邑;
⒎经韵:英、永、应、益、荣、(永)、用、役;
⒏干韵:安、□、案、揠、俺、(□)、限、□;
⒐江韵:昂、嗡、瓮、沃、红、(嗡)、□、蒦;
⒑甘韵:庵、黯、暗、握、涵、(黯)、颔、盒;
⒒缸韵:秧、影[姆]、向、嗯、□、(影)、□、□;
⒓观韵:弯、宛、怨、斡、员、(宛)、援、越;
⒔胱韵:汪、枉、怨、□、□、(枉)、□、□;
⒕公韵:翁、往、瓮、恶、王、(往)、旺、□;
⒖恭韵:雍、勇、拥、唷、容、(勇)、用、育;
⒗居韵:衣、扆、意、□、移、(扆)、肄、矣;
⒘栀韵:异、以、懿、□、圆、(以)、院、□;
⒙乖韵:歪、□[崴]、□、□[踒]、□、(□)、喎、□;?
⒚该韵:哀、蔼、爱、□、捱、(蔼)、□[背]、哎;
⒛规韵:威、伟、畏、□、为、(伟)、位、□;
21.光韵:□、阮、慰、□、黄、(阮)、晕、□;
22.家韵:耶、矮、□、厄、鞋、(矮)、下、窄;
23.庚韵:婴、□、□、□、楹、(□)、□、□ ;
24.过韵:偎、喂、秽、揋、□、(喂)、卫、喏;
25.龟韵:污、羽、焐、□、□、(羽)、有、□;
26.沽韵:乌、坞、恶、□、胡、(坞)、芋、□;
27.勼韵:优、友、幼、□、由、(友)、右、□;
28.胶韵:啊、哑、亚、押、□、(哑)、□、匣;
29.监韵:揞、仔、夗、□、揜、(仔)、馅、□;
30.迦韵:呀、野、也、□、爷、(野)、夜、页;
31.京韵:漾、影、□、□、营、(影)、扬、□;
32.瓜韵:蛙、瓦、□、□、哇、(瓦)、画、活;
33.官韵:垵、碗、晏、□、□、(碗)、旱、□;
34.哥韵:喔、袄、澳、奥、蠔、(袄)、□、学;
35.交韵:欧、呕、懊、拗、喉、(呕)、后、□;
36.茄韵:腰、扷、□、约、摇、(扷)、□、药;
37.薑韵:鸯、舀、□、□、羊、(舀)、样、□;
38.娇韵:妖、殀、要、掀、谣 、(殀)、耀、□;
掌握了声母与韵母的代表字,我们就可以对每个方言单字进行切音了。如,君
哥温切君、滚
哥稳切滚、棍
哥蕴切棍、骨
哥郁切骨、裙
哥匀切裙、郡
哥运切郡、囵
罗温切囵;分
玻温切分、坤
科温切坤、敦
多温切敦、奔
坡温切奔、吞
拖温切吞、尊
资温切尊、孙
思温切孙、焖
摸温切焖、春
此温切春、汾
和温切汾…等等。
但是,有一些韵母有音无字(上表中用“□”所示),这就需要运用古代切韵方法来实现方言注音。
第二节 东山方言古代切韵方法与应用
所谓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古人用韵要求相当严格,押韵是依照韵书的,而韵书是由朝庭颁发的,叫“官韵”。 韵母相同的字称之为同韵字,它们是押韵的。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亦称“韵脚”。如唐代杜牧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古音念
siá不念
sié,与东山方言读音是一样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斜、家、花三字,韵母都是a,它们是押韵的。又如,唐代李益的诗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古音念r í不念ér,与东山方言读音是一样的)。”中的期、儿两字,韵母都是i,它们也是押韵的。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除应用在诗词外,也应用在民谣、歌册中。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及《东山十八景之歌》、《訄对歌》、《搬网仔歌》等便是。
所谓切韵,是古代韵书中一种不用反切的注音方法。即运用声调、音韵的发音规律,采用十五音(声母)引韵切呼出同音同韵的方言字读音,俗称“敲君坚”。。《东山方言拼音方案》就是沿用古代的切韵方法来设计的,将方言七个声调中的阴平韵字设定为主韵,其他六声调韵字设定为从韵。由15个声母(即十五音)代表字引韵切呼出38组266个同韵字(其中:38个主韵、228个从韵),组成切韵系统进行方言注音。
一、 引 韵 声 母(十五音)表
1. 柳(liu罗友切) 2. 边(bian玻焉切)3. 求(ɡiu哥由切) 4. 去(ki科意切) |
5. 地(dee多挨切) 6. 颇(pe坡呃切) 7. 他(ta~拖揞切) 8. 贞(zen朱英切) |
9. 入(rip↓日揖切)10. 时(si思夷切) 11. 英(en零声母-音节开头无声母) |
12. 文(mun摸温切) 13. 语(ŋi俄扆切) 14. 出(cut↓此郁切) 15.喜(hi和扆切) |
二、三十八韵·八声调切韵、切音、拼音一览表
1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2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君主韵 |
哥温切 |
gūn |
-1 |
阴平 |
坚主韵 |
哥焉切 |
giān |
-2 |
阴上 |
滚 |
哥稳切 |
gùn |
-2 |
阴上 |
蹇 |
哥演切 |
giàn |
-3 |
阴去 |
棍 |
哥蕴切 |
gu﹁ n |
-3 |
阴去 |
建 |
哥宴切 |
gia﹁ n |
-4 |
阴入 |
骨 |
哥郁切 |
gut↓ |
-4 |
阴入 |
结 |
哥噎切 |
giat↓ |
-5 |
阳平 |
裙 |
哥匀切 |
gǔn |
-5 |
阳平 |
〔虔〕 |
哥延切 |
kiǎn |
-6 |
阳上 |
滚 |
哥稳切 |
gùn |
-6 |
阳上 |
蹇 |
哥稳切 |
giàn |
-7 |
阳去 |
郡 |
哥运切 |
gu﹂ n |
-7 |
阳去 |
健 |
哥衍切 |
gia﹂ n |
-8 |
阳入 |
滑 |
哥兀切 |
gut↘ |
-8 |
阳入 |
杰 |
哥悦切 |
giat↘ |
|
|
|
|
|
|
|
|
|
|
3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4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疆主韵 |
哥央切 |
giānɡ |
-1 |
阴平 |
兼主韵 |
哥阉切 |
giām |
-2 |
阴上 |
襁 |
哥养切 |
giànɡ |
-2 |
阴上 |
检 |
哥掩切 |
giàm |
-3 |
阴去 |
[勥] |
科映切 |
kia﹁ nɡ |
-3 |
阴去 |
剑 |
哥厌切 |
gia﹁ m |
-4 |
阴入 |
觭 |
哥约切 |
giak↓ |
-4 |
阴入 |
夹 |
哥挹切 |
giap↓ |
-5 |
阳平 |
强 |
哥扬切 |
giǎnɡ |
-5 |
阳平 |
咸 |
哥盐切 |
giǎm |
-6 |
阳上 |
襁 |
哥养切 |
giànɡ |
-6 |
阳上 |
检 |
哥掩切 |
giàm |
-7 |
阳去 |
倞 |
哥佯切 |
gia﹂ nɡ |
-7 |
阳去 |
[俭] |
科炎切 |
kia﹂ m |
-8 |
阳入 |
剧 |
哥跃切 |
giak↘ |
-8 |
阳入 |
荚 |
哥叶切 |
giap↘ |
|
|
|
|
|
|
|
|
|
|
5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6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巾主韵 |
哥因切 |
gīn |
-1 |
阴平 |
金主韵 |
哥音切 |
gīm |
-2 |
阴上 |
紧 |
哥引切 |
gìn |
-2 |
阴上 |
锦 |
哥饮切 |
gìm |
-3 |
阴去 |
艮 |
哥印切 |
gı﹁ n |
-3 |
阴去 |
禁 |
哥荫切 |
gı﹁ m |
-4 |
阴入 |
吉 |
哥乙切 |
git↓ |
-4 |
阴入 |
急 |
哥揖切 |
gip↓ |
-5 |
阳平 |
菦 |
哥寅切 |
gǐn |
-5 |
阳平 |
棽 |
哥淫切 |
gǐm |
-6 |
阳上 |
紧 |
哥引切 |
gìn |
-6 |
阳上 |
锦 |
哥饮切 |
gìm |
-7 |
阳去 |
近 |
哥孕切 |
gI﹂ n |
-7 |
阳去 |
妗 |
哥□切 |
gI﹂ m |
-8 |
阳入 |
秬 |
哥逸切 |
git↘ |
-8 |
阳入 |
及 |
哥邑切 |
gip↘ |
|
|
|
|
|
|
|
|
|
|
7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8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经主韵 |
哥英切 |
gēn |
-1 |
阴平 |
干主韵 |
哥安切 |
gān |
-2 |
阴上 |
景 |
哥永切 |
gèn |
-2 |
阴上 |
柬 |
哥□切 |
gàn |
-3 |
阴去 |
敬 |
哥应切 |
ge﹁ n |
-3 |
阴去 |
谏 |
哥按切 |
ga﹁ n |
-4 |
阴入 |
革 |
哥益切 |
gek↓ |
-4 |
阴入 |
葛 |
哥揠切 |
gek↓ |
-5 |
阳平 |
穷 |
哥荣切 |
gěn |
-5 |
阳平 |
[瓶] |
玻俺切 |
bǎn |
-6 |
阳上 |
景 |
哥永切 |
gèn |
-6 |
阳上 |
柬 |
哥□切 |
gàn |
-7 |
阳去 |
梗 |
哥用切 |
ge﹂ n |
-7 |
阳去 |
[办] |
玻限切 |
be﹂ n |
-8 |
阳入 |
极 |
哥役切 |
gek↘ |
-8 |
阳入 |
嘎 |
哥□切 |
gat↘ |
9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0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江主韵 |
哥翁切 |
gānɡ |
-1 |
阴平 |
甘主韵 |
哥庵切 |
gām |
-2 |
阴上 |
港 |
哥嗡切 |
gànɡ |
-2 |
阴上 |
感 |
哥黯切 |
gàm |
-3 |
阴去 |
降 |
哥瓮切 |
ga﹁ nɡ |
-3 |
阴去 |
监 |
哥暗切 |
ga﹁ m |
-4 |
阴入 |
角 |
哥沃切 |
gak↓ |
-4 |
阴入 |
鸽 |
哥压切 |
gap↓ |
-5 |
阳平 |
[人] |
勒红切 |
lǎnɡ |
-5 |
阳平 |
唅 |
哥涵切 |
gǎm |
-6 |
阳上 |
港 |
哥嗡切 |
gànɡ |
-6 |
阳上 |
感 |
哥黯切 |
gàm |
-7 |
阳去 |
共 |
哥□切 |
ga﹂ nɡ |
-7 |
阳去 |
[淡] |
多颔切 |
da﹂ m |
-8 |
阳入 |
磔 |
哥蒦切 |
gak↘ |
-8 |
阳入 |
尕 |
哥盒切 |
gap↘ |
|
|
|
|
|
|
|
|
|
|
11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2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缸主韵 |
哥秧切 |
gnɡ |
-1 |
阴平 |
观主韵 |
哥弯切 |
guān |
-2 |
阴上 |
[榜] |
玻影切 |
b?ɡ |
-2 |
阴上 |
馆 |
哥宛切 |
guàn |
-3 |
阴去 |
钢 |
哥向切 |
gn﹁ ɡ |
-3 |
阴去 |
贯 |
哥怨切 |
gua﹁ n |
-4 |
阴入 |
[踜] |
勒嗯切 |
lnɡh↓ |
-4 |
阴入 |
决 |
哥斡切 |
guat↓ |
-5 |
阳平 |
[榔] |
勒□切 |
lňɡ |
-5 |
阳平 |
悬 |
哥完切 |
guǎn |
-6 |
阳上 |
[榜] |
玻影切 |
b?ɡ |
-6 |
阳上 |
馆 |
哥宛切 |
guàn |
-7 |
阳去 |
[丈] |
哥□切 |
dn﹂ ɡ |
-7 |
阳去 |
县 |
哥援切 |
gua﹂ n |
-8 |
阳入 |
□ |
哥□切 |
gnɡh↘ |
-8 |
阳入 |
橛 |
哥越切 |
guat↘ |
|
|
|
|
|
|
|
|
|
|
13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4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胱主韵 |
哥汪切 |
guānɡ |
-1 |
阴平 |
公主韵 |
哥翁切 |
gōnɡ |
-2 |
阴上 |
泂 |
哥枉切 |
guànɡ |
-2 |
阴上 |
讲 |
哥往切 |
gònɡ |
-3 |
阴去 |
逛 |
哥怨切 |
gua﹁ nɡ |
-3 |
阴去 |
贡 |
哥嗡切 |
go﹁ nɡ |
-4 |
阴入 |
[劣] |
勒□切 |
luak↓ |
-4 |
阴入 |
谷 |
哥恶切 |
gok↓ |
-5 |
阳平 |
高 |
哥□切 |
guǎnɡ |
-5 |
阳平 |
狂 |
哥王切 |
gǒnɡ |
-6 |
阳上 |
泂 |
哥枉切 |
guànɡ |
-6 |
阳上 |
讲 |
哥往切 |
gònɡ |
-7 |
阳去 |
□ |
哥□切 |
gua﹂ nɡ |
-7 |
阳去 |
唝 |
哥旺切 |
go﹂ nɡ |
-8 |
阳入 |
吷 |
哥□切 |
guak↘ |
-8 |
阳入 |
咯 |
哥□切 |
gok↘ |
|
|
|
|
|
|
|
|
|
|
15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6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恭主韵 |
哥雍切 |
giōnɡ |
-1 |
阴平 |
居主韵 |
哥衣切 |
gī |
-2 |
阴上 |
拱 |
哥勇切 |
giònɡ |
-2 |
阴上 |
举 |
哥扆切 |
gì |
-3 |
阴去 |
粠 |
哥拥切 |
gio﹁ nɡ |
-3 |
阴去 |
记 |
哥意切 |
gi﹁ |
-4 |
阴入 |
菊 |
哥唷切 |
giok↓ |
-4 |
阴入 |
砌 |
哥□切 |
gih↓ |
-5 |
阳平 |
穷 |
哥容切 |
giǒnɡ |
-5 |
阳平 |
期 |
哥夷切 |
gǐ |
-6 |
阳上 |
拱 |
哥勇切 |
giònɡ |
-6 |
阳上 |
举 |
哥扆切 |
gì |
-7 |
阳去 |
共 |
哥用切 |
gio﹂ nɡ |
-7 |
阳去 |
具 |
哥肄切 |
gi﹂ |
-8 |
阳入 |
局 |
哥育切 |
giok↘ |
-8 |
阳入 |
[裂] |
勒矣切 |
lih↘ |
17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8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栀主韵 |
哥异切 |
gī~ |
-1 |
阴平 |
乖主韵 |
哥歪切 |
guāi |
-2 |
阴上 |
[扁] |
玻以切 |
bì~ |
-2 |
阴上 |
拐 |
哥崴切 |
guài |
-3 |
阴去 |
见 |
哥懿切 |
gi﹁ ~ |
-3 |
阴去 |
怪 |
哥□切 |
gua﹁ i |
-4 |
阴入 |
[匿] |
勒□切 |
lih↓~ |
-4 |
阴入 |
趹 |
哥踒切 |
guaih↓ |
-5 |
阳平 |
墘 |
哥圆切 |
gǐ~ |
-5 |
阳平 |
[怀] |
和□切 |
huǎi |
-6 |
阳上 |
[扁] |
玻以切 |
bì~ |
-6 |
阳上 |
拐 |
哥崴切 |
guài |
-7 |
阳去 |
[鼻] |
颇院切 |
pi﹂ ~ |
-7 |
阳去 |
[妹] |
摸□切 |
mua﹂ i |
-8 |
阳入 |
[抳] |
勒□切 |
lih↘~ |
-8 |
阳入 |
□ |
|
guaih↘ |
|
|
|
|
|
|
|
|
|
|
19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20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该主韵 |
哥哀切 |
gāi |
-1 |
阴平 |
规主韵 |
哥威切 |
guī |
-2 |
阴上 |
解 |
哥霭切 |
gài |
-2 |
阴上 |
鬼 |
哥伟切 |
guì |
-3 |
阴去 |
戒 |
哥爱切 |
ga﹁ i |
-3 |
阴去 |
桂 |
哥畏切 |
gu i﹁ |
-4 |
阴入 |
□ |
|
gaih↓ |
-4 |
阴入 |
□ |
|
guih↓ |
-5 |
阳平 |
个 |
哥捱切 |
gǎi |
-5 |
阳平 |
葵 |
哥为切 |
guǐ |
-6 |
阳上 |
解 |
哥霭切 |
gài |
-6 |
阳上 |
鬼 |
哥伟切 |
guì |
-7 |
阳去 |
[内] |
勒哎切 |
la﹂ i |
-7 |
阳去 |
柜 |
哥位切 |
gu i﹂ |
-8 |
阳入 |
[哎] |
|
aih↘ |
-8 |
阳入 |
□ |
|
guih↘ |
|
|
|
|
|
|
|
|
|
|
21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22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光主韵 |
哥□切 |
guī~ |
-1 |
阴平 |
家主韵 |
哥耶切 |
geē |
-2 |
阴上 |
卷 |
哥阮切 |
guì~ |
-2 |
阴上 |
假 |
哥矮切 |
geè |
-3 |
阴去 |
券 |
哥慰切 |
gu i﹁ ~ |
-3 |
阴去 |
嫁 |
哥□切 |
ge e﹁ |
-4 |
阴入 |
□ |
|
guih↓~ |
-4 |
阴入 |
格 |
哥厄切 |
geeh↓ |
-5 |
阳平 |
[门] |
摸黄切 |
muǐ~ |
-5 |
阳平 |
枷 |
哥鞋切 |
geě |
-6 |
阳上 |
卷 |
哥阮切 |
guì~ |
-6 |
阳上 |
假 |
哥矮切 |
geè |
-7 |
阳去 |
[饭] |
玻晕切 |
bu i﹂ ~ |
-7 |
阳去 |
低 |
哥下切 |
gee﹂ |
-8 |
阳入 |
□ |
|
guih↘~ |
-8 |
阳入 |
搁 |
哥窄切 |
geeh↘ |
|
|
|
|
|
|
|
|
|
|
23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24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庚主韵 |
哥婴切 |
geē~ |
-1 |
阴平 |
瓜主韵 |
哥偎切 |
guē |
-2 |
阴上 |
哽 |
哥□切 |
geè~ |
-2 |
阴上 |
粿 |
哥喂切 |
guè |
-3 |
阴去 |
径 |
哥□切 |
ge e﹁ ~ |
-3 |
阴去 |
过 |
哥秽切 |
gu e﹁ |
-4 |
阴入 |
[咩] |
摸□切 |
meeh↓~ |
-4 |
阴入 |
郭 |
哥揋切 |
gueh↓ |
-5 |
阳平 |
[棚] |
玻楹切 |
beě~ |
-5 |
阳平 |
[培] |
玻□切 |
buě |
-6 |
阳上 |
哽 |
哥□切 |
geè~ |
-6 |
阳上 |
粿 |
哥喂切 |
guè |
-7 |
阳去 |
[病] |
玻□切 |
bee﹂ ~ |
-7 |
阳去 |
[倍] |
玻卫切 |
bue﹂ |
-8 |
阳入 |
[脉] |
摸□切 |
meeh↘~ |
-8 |
阳入 |
笟 |
哥喏切 |
gueh↘ |
25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26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龟主韵 |
哥污切 |
gū |
-1 |
阴平 |
沽主韵 |
哥乌切 |
gōu |
-2 |
阴上 |
韭 |
哥羽切 |
gù |
-2 |
阴上 |
古 |
哥坞切 |
gòu |
-3 |
阴去 |
句 |
哥焐切 |
gu﹁ |
-3 |
阴去 |
固 |
哥恶切 |
go﹁ u |
-4 |
阴入 |
吸 |
哥□切 |
guh↓ |
-4 |
阴入 |
□ |
|
gouh↓ |
-5 |
阳平 |
[匏] |
玻□切 |
bǔ |
-5 |
阳平 |
糊 |
哥胡切 |
gǒu |
-6 |
阳上 |
韭 |
哥羽切 |
gù |
-6 |
阳上 |
古 |
哥坞切 |
gòu |
-7 |
阳去 |
舅 |
哥有切 |
gu﹂ |
-7 |
阳去 |
诂 |
哥芋切 |
go﹂ u |
-8 |
阳入 |
咕 |
哥□切 |
guh↘ |
-8 |
阳入 |
□ |
|
gouh↘ |
|
|
|
|
|
|
|
|
|
|
27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28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勼主韵 |
哥优切 |
giū |
-1 |
阴平 |
胶主韵 |
哥啊切 |
gā |
-2 |
阴上 |
久 |
哥友切 |
giù |
-2 |
阴上 |
绞 |
哥哑切 |
gà |
-3 |
阴去 |
救 |
哥幼切 |
gi u﹁ |
-3 |
阴去 |
漖 |
哥亚切 |
ga﹁ |
-4 |
阴入 |
丩 |
哥□切 |
giuh↓ |
-4 |
阴入 |
甲 |
哥押切 |
gah↓ |
-5 |
阳平 |
求 |
哥由切 |
giǔ |
-5 |
阳平 |
[膋] |
勒□切 |
lǎ |
-6 |
阳上 |
久 |
哥友切 |
giù |
-6 |
阳上 |
绞 |
哥哑切 |
gà |
-7 |
阳去 |
柩 |
哥右切 |
gi u﹂ |
-7 |
阳去 |
咬 |
哥□切 |
ga﹂ |
-8 |
阳入 |
舏 |
哥□切 |
giuh↘ |
-8 |
阳入 |
嘎 |
哥匣切 |
gah↘ |
|
|
|
|
|
|
|
|
|
|
29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30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监主韵 |
哥揞切 |
gā~ |
-1 |
阴平 |
迦主韵 |
哥呀切 |
giā |
-2 |
阴上 |
敢 |
哥仔切 |
gà~ |
-2 |
阴上 |
[者] |
资野切 |
zià |
-3 |
阴去 |
酵 |
哥夗切 |
ga﹁ ~ |
-3 |
阴去 |
寄 |
哥也切 |
gi a﹁ |
-4 |
阴入 |
[呐] |
奴□切 |
nah↓~ |
-4 |
阴入 |
[隙] |
科溢切 |
kiah↓ |
-5 |
阳平 |
孖 |
哥揜切 |
gǎ~ |
-5 |
阳平 |
[骑] |
科爷切 |
kiǎ |
-6 |
阳上 |
敢 |
哥仔切 |
gà~ |
-6 |
阳上 |
[者] |
资野切 |
zià |
-7 |
阳去 |
嘎 |
哥馅切 |
ga﹂ ~ |
-7 |
阳去 |
崎 |
哥夜切 |
gi a﹂ |
-8 |
阳入 |
嚊 |
哥□切 |
gah↘~ |
-8 |
阳入 |
屐 |
哥页切 |
giah↘ |
|
|
|
|
|
|
|
|
|
|
31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32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京主韵 |
哥漾切 |
giā~ |
-1 |
阴平 |
瓜主韵 |
哥蛙切 |
guā |
-2 |
阴上 |
囝 |
哥影切 |
già~ |
-2 |
阴上 |
剐 |
哥瓦切 |
guà |
-3 |
阴去 |
镜 |
哥□切 |
gi a﹁ ~ |
-3 |
阴去 |
卦 |
哥□切 |
gua﹁ |
-4 |
阴入 |
□ |
|
giah↓~ |
-4 |
阴入 |
刮 |
哥□切 |
guah↓ |
-5 |
阳平 |
行 |
哥营切 |
giǎ~ |
-5 |
阳平 |
檺 |
哥哇切 |
guǎ |
-6 |
阳上 |
囝 |
哥影切 |
già~ |
-6 |
阳上 |
剐 |
哥喂切 |
guà |
-7 |
阳去 |
件 |
哥扬切 |
gi a﹂ ~ |
-7 |
阳去 |
[赖] |
勒画切 |
lu a﹂ |
-8 |
阳入 |
□ |
|
giah↘ |
-8 |
阳入 |
[捋] |
勒活切 |
luah↘ |
33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34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官主韵 |
哥垵切 |
guā~ |
-1 |
阴平 |
哥主韵 |
哥喔切 |
gē |
-2 |
阴上 |
赶 |
哥碗切 |
guà~ |
-2 |
阴上 |
果 |
哥袄切 |
gè |
-3 |
阴去 |
[看] |
科晏切 |
kua﹁ ~ |
-3 |
阴去 |
告 |
哥澳切 |
ge﹁ |
-4 |
阴入 |
□ |
|
guah↓~ |
-4 |
阴入 |
阁 |
哥奥切 |
geh↓ |
-5 |
阳平 |
寒 |
哥□切 |
guǎ~ |
-5 |
阳平 |
翗 |
哥蠔切 |
gě |
-6 |
阳上 |
赶 |
哥碗切 |
guà~ |
-6 |
阳上 |
果 |
哥袄切 |
gè |
-7 |
阳去 |
汗 |
哥旱切 |
gu a﹂ ~ |
-7 |
阳去 |
膏 |
哥□切 |
ge﹂ |
-8 |
阳入 |
□ |
|
guah↘~ |
-8 |
阳入 |
[落] |
勒学切 |
leh↘ |
|
|
|
|
|
|
|
|
|
|
35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36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交主韵 |
哥欧切 |
gāo |
-1 |
阴平 |
茄主韵 |
哥腰切 |
giō |
-2 |
阴上 |
狗 |
哥呕切 |
gào |
-2 |
阴上 |
[錶] |
玻扷切 |
biò |
-3 |
阴去 |
较 |
哥懊切 |
ga﹁ o |
-3 |
阴去 |
叫 |
哥哟切 |
gi o﹁ |
-4 |
阴入 |
毂 |
哥拗切 |
gaoh↓ |
-4 |
阴入 |
脚 |
哥约切 |
gioh↓ |
-5 |
阳平 |
猴 |
哥喉切 |
gǎo |
-5 |
阳平 |
桥 |
哥摇切 |
giǒ |
-6 |
阳上 |
狗 |
哥呕切 |
gào |
-6 |
阳上 |
[錶] |
玻扷切 |
biò |
-7 |
阳去 |
厚 |
哥后切 |
g a﹂ o |
-7 |
阳去 |
轿 |
哥□切 |
gi o﹂ |
-8 |
阳入 |
[雹] |
玻□切 |
baoh↘ |
-8 |
阳入 |
[着] |
多药切 |
dioh↘ |
|
|
|
|
|
|
|
|
|
|
37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38 |
声调 |
切韵 |
切音 |
拼音 |
-1 |
阴平 |
薑主韵 |
哥鸯切 |
giō~ |
-1 |
阴平 |
娇主韵 |
哥妖切 |
giāo |
-2 |
阴上 |
[桨] |
资舀切 |
ziò~ |
-2 |
阴上 |
缴 |
哥殀切 |
giào |
-3 |
阴去 |
[酱] |
资□切 |
zi o﹁ ~ |
-3 |
阴去 |
叫 |
哥要切 |
gi a﹁ o |
-4 |
阴入 |
□ |
哥□切 |
gioh↓~ |
-4 |
阴入 |
勪 |
哥掀切 |
giaoh↓ |
-5 |
阳平 |
[裳] |
资羊切 |
ziǒ~ |
-5 |
阳平 |
侨 |
哥谣切 |
g iǎo |
-6 |
阳上 |
[桨] |
资舀切 |
ziò~ |
-6 |
阳上 |
缴 |
哥殀切 |
giào |
-7 |
阳去 |
謽 |
哥样切 |
gi o﹂ ~ |
-7 |
阳去 |
撬 |
哥耀切 |
gi a﹂ o |
-8 |
阳入 |
□ |
|
gioh↘~ |
-8 |
阳入 |
噭 |
哥□切 |
giaoh↘ |
三、十五音引韵切韵表(以君韵为例)
序
号 |
引韵
声母 |
引呼主韵 |
引 呼 从 韵 |
阴平 |
上声 |
阴去 |
阴入 |
阳平 |
阳去 |
阳入 |
1 |
【柳】 |
囵 罗温切 |
碖罗稳 |
嫩罗蕴 |
黜罗郁 |
仑罗匀 |
论罗运 |
律罗兀 |
2 |
【边】 |
分 玻温切 |
本玻稳 |
粪玻蕴 |
不玻郁 |
歕玻匀 |
笨玻运 |
勃玻兀 |
3 |
【求】 |
君 哥温切 |
滚哥稳 |
棍哥蕴 |
骨哥郁 |
裙哥匀 |
郡哥运 |
滑哥兀 |
4 |
【去】 |
坤 科温切 |
捆科稳 |
困科蕴 |
屈科郁 |
群科匀 |
□科运 |
倔科兀 |
5 |
【地】 |
敦 多温切 |
盾多稳 |
吨多蕴 |
咄多郁 |
唇多匀 |
遁多运 |
突多兀 |
6 |
【颇】 |
奔 坡温切 |
呠坡稳 |
喷坡蕴 |
刜坡郁 |
盆坡匀 |
□坡运 |
□坡兀 |
7 |
【他】 |
吞 拖温切 |
□拖稳 |
□拖蕴 |
甪拖郁 |
豚拖匀 |
坌拖运 |
颓拖兀 |
8 |
【贞】 |
尊 资温切 |
准资稳 |
俊资蕴 |
卒资郁 |
存资匀 |
阵资运 |
糯资兀 |
9 |
【入】 |
□ 日温切 |
□日稳 |
□日蕴 |
崒日郁 |
□日匀 |
润日运 |
□日兀 |
10 |
【时】 |
孙 思温切 |
笋思稳 |
舜思蕴 |
戍思郁 |
旬思匀 |
顺思运 |
术思兀 |
11 |
【英】 |
温 ― |
稳 ― |
蕴 ― |
郁 ― |
匀 ― |
运 ― |
兀 ― |
12 |
【文】 |
焖 摸温切 |
吻摸稳 |
□摸蕴 |
魩摸郁 |
文摸匀 |
闷摸运 |
勿摸兀 |
13 |
【语】 |
□ 俄温切 |
□俄稳 |
□俄蕴 |
矻俄郁 |
□俄匀 |
謴俄运 |
扤俄兀 |
14 |
【出】 |
春 此温切 |
蠢此稳 |
寸此蕴 |
出此郁 |
僔此匀 |
□此运 |
□此兀 |
15 |
【喜】 |
芬 和温切 |
粉和稳 |
奋和蕴 |
忽和郁 |
云和匀 |
混和运 |
佛和兀 |
注:表中汉字字母均按东山方言读音。“□”表示无适用字。
从表二、表三可以发现古代切韵发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一、凡是同韵同声的方言音读,八音(实际合为七音)的发音都是按声调的起伏变化的顺序来完成的。声调变化的规律如下:
①君 → ②滚 ⑤裙 ⑥滚
③棍 ⑦郡
④骨 ⑧滑
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按顺序引韵切呼出:君、滚、棍、骨,裙、滚、郡、滑;囵、碖、嫩、甪,仑、碖、论、律;孙、笋、舜、戍,旬、笋、顺、术;芬、粉、奋、忽,云、粉、混、佛…等等。
二、凡是同韵不同声的方言音读,可以用十五音的发音声调按顺序依韵切呼出:【柳】囵、【边】分、【求】君、【去】坤、【地】敦、【颇】奔、【他】吞、【贞】尊、【入】□(无适用字,下同)、【时】孙、【英】温、【文】焖、【语】□、【出】春、【喜】芬;【柳】碖、【边】本、【求】滚、【去】捆、【地】盾、【颇】呠、【他】□、【贞】准、【入】□、【时】笋、【英】稳、【文】吻、【语】□、【出】蠢、【喜】粉;【柳】黜、【边】不、【求】骨、【去】窟、【地】咄、【颇】刜、【他】甪、【贞】卒、【入】崒、【时】戍、【英】郁、【文】魩、【语】矻、【出】出、【喜】忽…等等。
运用这两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按上述方法切呼出任何一个方言的读音。这个过程,称之为切韵,俗称“敲君坚”。步骤为先求韵,后切韵。在表四中,以君韵为例,用十五音、八声调(实际合七声调)求韵,可求出105个方言韵字。它们的韵母都是un温,所以它们是同韵字。如以三十八韵和十五音、八声调(实际合七声调)求韵,则可求出3990个同韵字。如以“敦”为例字,呼
多温切-敦,
哥温求-〖君〗韵,阴平声调,属主韵。熟练之后,凡阴平声调则可一步到位,直接“敲”主韵。如,仙-求〖坚〗、湘-求〖疆〗、新-求〖巾〗、深-求〖金〗、升-求〖经〗、聪-求〖公〗、星-求〖庚〗、删-求〖干〗…等等。而其他六声调,则可二步到位,先“求”从韵,后“切”主韵。如,盾(上声调)-求〖滚〗→切〖君〗韵;搧(阴去声调)-求〖建〗→切〖坚〗韵;接(阴入声调)-求〖夹〗→切〖兼〗韵;良(阳平声调)-求〖强〗→切〖姜〗韵;盛(阳去声调)-求〖梗〗→切〖经〗韵;立(阳入声调)-求〖及〗→切〖金〗韵…等等。
下一步我们就可以按上述同韵同声、同韵不同声的切韵方法依韵引呼出任何一个方言的读音了。熟练之后,则可一步到位,直接用十五音切韵呼字。如“胜”,【求】敬(敬-切〖经〗韵)。可直接引呼出:【柳】楞、【边】并、【求】敬、【去】庆、【地】瞪、【颇】聘、【他】听、【贞】正、【入】□、【时】胜、【英】应、【文】□、【语】□、【出】称、【喜】兴…等同韵字;又如“理”,【求】举(举-切〖居〗韵)。可直接引呼出:【柳】理、【边】比、【求】举、【去】齿、【地】抵、【颇】痞、【他】耻、【贞】止、【入】耳、【时】死、【英】寓、【文】米、【语】语、【出】鼠、【喜】喜…等等同韵字。
学习应用东山方言切韵方法需要多练和灵性,此为熟能生巧,应韵而生,依韵类推,朗朗上口,击响知音也。
通过对东山方言现代拼音和古代切音、切韵的研究,我们自行设计出一套集拼音、切音、切韵为一体的方言拼音方案,直接应用于《东山方言音韵字典》的编撰。该方案对每一个方言单字进行三重注音,三者相互印证音读,较好的解决了“古音”的难题,兼顾了不同人群的使用取向,便于读者学习、对照和语言研究。
下面以“东山揽胜”为例字,把《方案》三重注音方法简要示范如下:
〖江ɡānɡ〗韵引:【地】东〔dānɡ
多肮〕
切韵 拼音 切音
〖官ɡuā
~〗韵引:【时】山〔suā
~ 思垵〕
切韵 拼音 切音
〖甘-感ɡàm〗韵引:【柳】揽〔làm
勒黯〕

切韵 拼音 切音
〖经-敬ɡe﹁ n〗韵引:【时】胜〔s e﹁ n
思应〕
切韵 拼音 切音
“东”,
多肮切-东,
哥肮求-江,〖江〗韵(阴平声调,主韵),然后用引韵声母【地】切〖江〗韵,则可呼出【地】“东”也;“山”,
思垵切-山,
哥垵求-官,〖官〗韵(阴平声调,主韵),用引韵声母【时】切〖官〗韵,则呼【时】“山”也;“揽”,
罗黯切-揽,
哥黯求-感,〖感〗韵(上声调,从〖甘〗韵),用引韵声母【柳】切〖感〗韵,则呼【柳】“揽”也;“胜”
思应切-胜,
哥应求-敬,〖敬〗韵(阳去声调,从〖经〗韵),用引韵声母【时】切〖敬〗韵,则呼【时】“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