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年谱注译
栏目:道周文化 发布时间:2014-10-21

原文

五年(壬申),先生年四十有八。

春正月,束装将行,有放门陈事疏,略云:『臣自庚午正月携家此上,今又正月间关(1)南旋,往还冐难,首尾三年。在朝班不上三十日,食俸米四石五斗,罪过山积,仅余骸骨,一旦溘然(2),幸及残喘冐昧吐之。臣自少学易,以天道为准,以诗、春秋推其运候。上下载籍二千四百年,考其治乱,百不一失。其法以春秋元年己未(3)为始,加五十有五,得周幽王甲子(4)。其明年十月辛卯朔日食,以是上下中分二千一百六十年,内损十四,得洪武元年戊申,为大明资始。戊申距今二百六十四年。以乾屯需师别之三卦五爻,丁卯大雪,入师之上六。是陛下御极之元年,正当师之上六。其辞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自有易辞,告诫未有深切着明若此者也。凡易一卦直六十七年零一百五日,一爻直十一年零七十七日有奇。今历十分之四矣。臣观陛下开承,应大君之实,而小人柄用(5),怀干命(6)之心。陛下以大君之哲,可制小人而有余。在小人以干命之才,可中大君所不觉。臣考自丁卯大雪,至戊寅春分(7),凡十一年零七十七日,皆在师上六。勿用之防,诚不可已。臣病久,援笔气绝,乞念垂往之言,并依附放行』。已复遵旨再奏。以滥举逞臆削籍为民。

  二月,挂帽出都门。自济宁过兖州,至曲阜,上孔林,谒周文公庙,下昌峄,徘徊九龙山,孟林在焉。先生各系之以诗。乃买舟至留都(8),寄家城隅,自僦小舟溯江而上,遂历黄山、白岳(9)、九华、皖台、匡庐之胜。

  是秋至余杭,诸同人毕集,因筑书院于大涤山。大涤山者,当余杭之西,宋人所营洞霄宫者也,旧祀李伯纪(10)、朱元晦(11)二先生,至是更加启辟。何羲兆(12)实纲纪其事。茨墍(13)聿立,四方高躅之彦(14),时亦往来兴咏其间。先生于是为文以记之。然先生出都以来,自春徂秋,亦随意放浪山水,东西奥区(15),十尽七八。曰:『何图杖屦(16),遂包斗牛(17)之美。』

  是冬抵墓下,诵陶诗曰:『徘徊丘陇(18)间,依依昔人居』。乃曰:『吾怪陶庐不在士行之侧』。而山中蒸湿,人迹罕至,床几藤□已半就腐坠,惟经史子籍可九千余卷,烂浥(19)未尽。先生泫(20)然曰:『道坚于器,女看书骨(21)亦牢于床几也』。

  岁暮,复走南靖诸山,二鼓乃归。明日岁除(22),无以祀灶。偶友人饷(23)二熟鸡,先生为喜动色。过元日,亲朋乃知先生在,于是咸集。先生曰:『如此热闹,不当与袁安(24)烧火耳』。或闻先生所裁定,自己巳至壬申咏业七百余首,为峚阳持去,乃劝先生更作。先生笑曰:『关门已放,复着五千言耶』(洪谱略同)?

注释

1间关:形容旅途的艰辛,崎岖、辗转。《汉书·王莽传》:间关至渐台。

2)溘(kè)然:忽然、突然。一般指突然去世。

3)春秋元年己未:现在一般指前770年~476这个时期为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东迁,得名于鲁史《春秋》,公元前770年为辛末年,也是春秋元年。孔子编订的《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公元前722年,为己末年。黄道周采用此说。

4)周幽王甲子:即公元前777年,是为甲子年。黄道周的计算如下:2160--777(周幽王甲子年)—1年(日食之年)—14年(内损年数)=1368(洪武元年)。

5)柄用:被信任而掌权。也指被任用。《汉书·谷永传》:”是时,上初即位,谦让委政元舅大将军王凤,议者多归咎焉。永知凤方见柄用,阴欲自托。

6)干命:违反命令。《说文》:“干,犯也。”

7)戊寅春分:从丁卯年(1627)到戊寅(1638)春分,是11年。1627年天启皇帝朱由校去世,其弟朱由检即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黄道周认为一爻代表一个命运周期,计1177天,这是他推算历史预卜命运的根据。

8)留都:南京。

9)白岳:现名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古称白岳。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海拔585 ,方圆一百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

10)李伯纪: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居士,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力主抗金,反对和议。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因反对避地东南,落职居鄂州。卒后赠少师,谥忠定,是著名抗金志士。

11)朱元晦:朱熹,字元晦。

12)何羲兆:何瑞图(?~1658),字羲兆,号山农。余杭人,崇祯三年举人。是黄道周所器重的门生,习经济性命之学,曾在福建漳州文明书院授书六年。终身不入城市。

13)茨墍(jì):用泥涂屋顶。·林欲楫《明大学士张瑞图暨夫人王氏墓志铭》“曾谓赐茔,适当茨墍,绿树青山,老臣不费。”

14)高躅(zhú)之彦:品行高尚的人。唐·颜真卿《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彦:俊才、彦士。

15)奥区:腹地、深处。《后汉书·班固传上》:“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16)杖屦:手杖与鞋子。指对老者、尊者的敬称。《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17)斗牛:星宿名,斗宿、牛宿。泛指天文星象。

18)丘陇:亦作丘垄。垄亩;田园。 南朝·鲍照《代边居行》:“不覩车马迹,但见麋鹿场。长松何落落,丘陇无復行。”

19)烂浥(yì):潮湿霉烂。浥,湿润。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20)泫(xuàn):流泪。

21)女看书骨:女,通汝,你。书骨,书本折叠装订部位。

22)岁除:年终的一天,指黄道周在除夕前一天回到家。

23)饷:本义粮食,这里做动词,送来食品。

24)袁安(?92):东汉大臣,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家贫,逢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袁安独卧不起,洛阳令认为他贤能,举为孝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 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译文

崇祯五年(1632)(壬申),先生四十八岁。

春天正月,整理好行装将要离开,有一篇《放门陈事疏》,大意说:“臣从庚午年正月携带家眷北上京城,现在又是正月,辗转又要返回南方,往返旅途冒险艰难,头尾已经三年。在朝廷上班不到三十天,吃了俸禄大米四石五斗,过错堆积如山,仅仅剩下一副骸骨,说不定哪天突然就死了,万幸还在苟延残喘,冒昧把心里话一吐为快。臣从小学习《易经》,用天道作为衡量标准,用《诗经》、《春秋》推算国运特征,从上到下史籍记载有二千四百年,考证历史上的安定和动乱,百无一失。这个方法就是以春秋元年己末年作为开始,加上五十五年,得出是周幽王甲子年,其第二年十月初一辛卯日,出现日食。以这个为标准分开上下时间,由此往下计二千一百六十年,加上损耗十四年,得到洪武元年即戊申年,这是大明资助治理的开始。戊申年到现在(13681632)二百六十四年,用乾、屯、需、师的卦象鉴别分析,得三卦五爻,丁卯年(1627)下大雪之日,进入师卦的上六爻,这是陛下登基的元年。现在正当是师卦的上六爻时期,它的象辞是:‘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本来象辞已经有告诫,但是没有人深刻明了为什么这样。凡是《易经》一卦,可达六十七年一百零五天,一爻可达十一年零七十七天有余,现在大明国运仅仅经历了十分之四。臣观察陛下开始继承基业以来,应验了是大有作为君王的事实。然而小人受到任用而掌权,却怀着违背圣意的野心。从陛下的角度,以大有作为君王的智慧,可以控制小人而绰绰有余,从小人的角度,用违背圣意的才能,可以蒙蔽皇上于不知不觉之中。从丁卯年大雪之日到戊寅年春分(16271638),共计十一年零七十七天,都符合师卦的上六爻。因此慎用人才防备小人,确实不能中断。臣生病很久了,提笔写字呼吸好像就要停止,乞求看在以往对臣垂爱语言的情分上,顺便批准开门通行。”又遵照旨意再次上疏说明,以顺便举证、任意臆测为罪名,被剥夺官职,成为平民。

    二月,摘下官帽出京城。从济宁经过兖州到达曲阜,来到孔林,拜谒周文公庙。来到昌平山区的峄山,在九龙山、孟林流连忘怀,先生每到一处都有赋诗。然后包船来到南京,在城边安家。自己租小船逆江而上,于是游览了黄山、白岳山、九华山、皖台(疑为安徽浮山)、庐山等胜景。

这年秋天到达余杭,众多相同志向的朋友聚集在一起,因此在大涤山建造书院。大涤山在余杭的西面,宋代人修建了洞霄宫,以前祭拜李纲、朱熹二位先生。现在更是扩大修建,何羲兆负责修建管理事务。书院落成以后,四方品行高尚的人们经常来这里游览,咏诗赋词。先生因此写文章记载这些事情。但是先生从离开京城以来,从春天到秋天,非常随意地游山玩水,在东边或者在西边都深入腹地,十天有七八天。哪里在乎尊贵的身份,只对天文星象感兴趣。

    这年冬天回到了家乡墓地旁边的家里,先生朗诵陶渊明的诗歌:“徘徊在田园之中,留恋昔日居住的地方。”就说:“我责怪陶渊明的房子,不和读书人建在一起。”因为山中闷热潮湿,人迹罕至,床桌藤椅等家具已经差不多腐朽散落,只有经史子集共九千多卷书,还没有全部霉烂。先生流着泪说:“道理比器具坚固,你看看书骨,也比床和桌牢固。”

年底,又到南靖的几座大山游览,到了晚上二更天才回来。明天就是除夕,没有东西祭拜,恰好朋友送来两只熟鸡,先生因此喜行于色。过了正月初一,亲戚朋友才知道先生在家,于是大家都过来,先生说:“如此热闹,实在不敢当,好像在为袁安烧火御寒。”也有听说先生自己整理定稿的从己巳年(1629)到壬申年(1632)歌咏修业的诗作七百多首,被郑鄤拿去,有人劝先生再创作,先生笑着说:“就像已经关在门内的才放出去,还有必要再写五千字吗?”(洪思年谱大致相同)。

 

原文

  六年(癸酉),先生四十有九。

在北山复治坟庐。有书与烃叔云云:『蘧生之年(1),忽忽已至。即一坟庐,未能知非,何问其余乎?此无所营树,惟修葺诸倾颓者耳』。又《冰天纪事》云:『往岁先生治坟,皆自持畚锸,日负土数百斤。比遂不同,但督诸佣保(2)耳。往岁登第后不作举业,比时时为之。或疑其相反。先生曰:『筋力时休,神明不歇』。先生又曰:『汉唐而下,斗分(3)自赢趣缩,文章自盛而衰,崔蔡(5)之文不及班扬(6),韩柳(7)之诗不及沈宋(8)。至元(9)而来,斗分自缩而赢,文章自衰而盛,陶刘之继而有徐何,徐何之继而有王李。又先辈诗盛而制艺未昌,近者诗衰而制义始盛,皆于情理有关至极,不在繁约之间』(洪谱甚略)。

 

注释

1)蘧(qú)生之年:蘧瑗,字伯玉,谥成子。春秋卫国人。约生于公元前585年左右,卒于公元前484年以后,是位年逾百岁的寿星。他自幼聪明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变,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虔诚坦荡。史书说他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以前四十九年的过失。是孔庙奉祀的77位先儒中第一位。

2)佣保:雇工。《后汉书·张酺传》:“盗徒皆饥寒佣保,何足穷其法乎!”

3)斗分:古四分历经实测得岁实365.14日。古人划周天36514度,每天日行一度,一回归年一周天。二十八宿运行一周天仍是365.14度,与回归年长度吻合。四分历定冬至点在牵牛初度,顺二十八宿序次,斗宿距度为26.14。分数14必在斗宿度数之内。这个岁实的14,就叫做“斗分”。有斗分,才有四分历法。

5)崔蔡:东汉崔駰、蔡邕的合称。二人皆以文章闻名。

6班扬:汉朝班固、扬雄的合称,二人以擅辞赋著名。

7)韩柳:唐朝韩愈、柳宗元的合称。

8)沈宋:唐朝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9)至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从1264年到1294年,共历经30年。陶、刘、徐、何、王、李等文学家待考。

 

译文

崇祯六年(1633(癸酉),先生四十九岁。

又在北山修缮坟墓和房子。在给张烃叔的书信中说:“像蘧生五十知是非的年纪,匆匆就要到来。现在只有一座坟墓一间房子,不能知道过错,又怎么能问其他的呢?这辈子没有什么成就,只有修缮整理那些倒塌的东西而已。”据《冰天纪事》记述:“往年先生整治坟墓,都自己用畚箕,每天挑土几百斤。现在和以前相比不一样,只是督促几个雇工而已。往年考中以后就不再复习八股学业,现在却常常复习,有时会猜测先生的行为和以前相反。”先生自己说:“体力要经常歇息,精神不休息。”先生又说:“汉唐以来,斗分从丰盈趋向退缩,文章从兴盛走向衰落,崔駰、蔡邕的文章,不如班固、扬雄韩愈、柳宗元的诗歌,不如沈佺期、宋之问。从元代至元以来,斗分从退缩趋向丰盈,文章从衰落走向兴盛,陶、刘之后而有徐、何继承,徐、何之后又有王、李继承。再者,先辈诗歌兴盛,而制作工艺不发达。现在诗歌衰落,但是考据义理开始兴盛,这些都和人情与天理有极为重要的关系,不在于繁复和简约的简单变化。”(洪思年谱很简略)

 

原文

  七年(甲戌),先生年五十。

自抵家守墓,诸弟子相从讲论,皆在浦之北山。先生谈经之余,屡屡劝人读史。尝于历代史中,自汉迄宋,取十二人,人自为传。二传为卷,每卷各以行事相比,曰懿畜前编。其编则首诸葛侯,而终邺侯(1),是可以窥先生微意之所存也。又取明兴以来杨文贞(2)而下,得二十四人,所附见(3)者若干人,曰懿畜后编。二编皆综厥(4)大家,或略或详,非复史臣之所能到矣。适秋水曹公(讳惟才)以莆李(5)摄府篆,敦请先生发皇圣学(6)。于是夏五月,先生始即漳郡紫阳学堂(7)为讲舍,定于四仲之月(8)雅集课艺(9),因文证圣。并分纸一张,随所疑难,先经后传,先籍后史,自近溪(10)、敬斋(11)而上,周、程、罗、李而下,不妨兼举,以印身心。久之,先生自次所条答为榕坛问业以行世。腊月乃还北山守墓(洪谱略同)。

 

注释

1邺侯:李泌(722789)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李邺侯。他是南岳隐士,肃宗为他在南岳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名之为“端居室”,后人称之为“邺侯书院”,是中国书院史上最古老的一所书院。李泌在此过了12年(757768)修身养性、纵情山水、博览群书的生活。千百年来,李泌一直是南岳衡山的一位传奇人物,为儒家佛家道家所共同赞颂。

2)杨文贞: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3附见:见于正本的附录或正传的附传。

4厥:代词,那、那些,指代“大家”。

5莆李:李,通“理”,狱官。莆田的司法官员。

6)发皇圣学:发皇,即宣扬,弘扬。圣学,明清时期专指孔子之学。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

7)紫阳学堂:在漳州市区南郊的白云岩,位于龙海市颜厝镇洪塘村。

8四仲之月:古代天文学名词,14710为四孟之月,25811为四仲之月,36912为四季之月。每季度的中间月份即为四仲之月。

9)课艺:明清时期专指研究写作八股文的技巧。

10)近溪:罗汝芳(15151588)字惟德,号近溪。学业者称为近溪先生,江西南城泅石溪(今南城天井源乡罗坊村)人,明中后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11)敬斋:李治(11921279),字仁卿,号敬斋,栾城人。金朝进士,官至布政使参政,后弃官讲学,潜心研究数学、天文、历史、文学、医学、哲学,在栾城封龙书院讲学,有《敬斋文集》。

 

译文

崇祯七年(1634)(甲戌),先生五十岁。

自从回到家乡守墓后,众多学生跟从先生学习,都在漳浦北山。先生在谈经之余,多次劝学生研读历史。曾经从历代的史料中,从汉代到宋朝,选出十二人,每人一传,二传合为一卷,每卷各以行为事迹相互比较,编成一本书叫做《懿畜前编》。其书开篇首传是诸葛亮,而以邺侯李泌结束。这本书能够让人体会到先生的深刻用意。又从明朝兴起以来,以杨士奇为首共选出二十四人,还有若干人以附传的形式放在后面,这些编成《懿畜后编》。两本书概括了那些历史名人,有的简略有的详细,不是以前史学家所能够达到的。正好曹惟才先生以莆田司法官员的身份代署漳州知府,诚心邀请先生弘扬孔子之学。因此在夏天五月,先生开始以漳州紫阳学堂作为讲学的地方,时间定在每季度的中间月份,召集文人雅士研究八股制艺,以文章证明圣人的道理。并且每人发一张纸,写上碰到的疑难问题,先生采用先经典后传记,先文集后历史的顺序,从近溪先生、敬斋先生开始,一直到周、程、罗、李诸位先生,列举他们的观点进行论证,用来证明修身养性的道理。久而久之,先生根据所解答的问题按次序编成《榕坛问业》,刊行问世。十二月,才回到北山守墓。(洪思年谱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