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惯
栏目:市井习俗 发布时间:2015-05-20

习 惯
 
沈惠勇
习 惯 (图1)
 
马桶
 
一个穷医生一月能挣几个银子呢?尽管很不忍,外公还是把他第六个也是最小的孩子抱给乡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这样其他人才能活下来,这个孩子后来成为我的母亲。因为怕考不上中学,也因为吃地瓜吃怕了,或者因为太想跳出农门了,1982年,借着表哥在城关教书的光,我来到桥雅小学借读。当时我住在桥雅头外婆家,外婆和她的大儿子大儿媳住在一起,当时我每天天未光就起来读书,当时每天天未光全城关的街头巷尾就响着阵阵悦耳般的“买粗”、“买粗”声。当时哪来的厕所哪来的地下管道啊,如外公一样的无奈,当时城关家家户户如我外婆的大儿媳般的妇人每天天未光就得起来“倒粗”,所有的城里人和乡下人都习惯了这种无奈的生活方式,但这没什么,风俗嘛,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时至今日,除了南门那一带几户和大伯公山上几户外,这种习惯被时代变迁的步伐和社会进步的洪流自我革命了,时代革了城关马桶的命。从先秦至今的每一次时代进步,要么需要革命,要么需要变革,要么需要习惯的改变。
 
出葬
 
全东山的任何一个村落都有“请水”这样的风俗,要么从村子里的大井头要么从村子里的古树下要么从村子里的祠堂边,姑姨舅妗,里亲外戚,抚绳而立,割纸祭祖,令人动容。时至今日,其他村子依然还有这样的习惯。“请水”完,还要出葬,农村有的要从村头走到村尾有的要从山下走到山上,城关有的要从城里走到城外有的要从大井头走到五里亭,很温情,很热闹。2008年,偶然间,也是不经意时,铜陵这些伟大的人民把这种习惯改了,起初大家也很不适应,反对的人也不少,后来大家也就慢慢适应了。这种习惯的改变,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既省时更省力,所有的人正在享受着这种习惯改变的红利。
 
喜宴
 
普遍是九点多,夸张的还有十点多的,所有的人都对这样的喜宴开席时间怨声载道,所有的人都被这样的习惯折磨的苦不堪言。但有什么办法呢?要等母舅要等母妗要等大伯要等大伯母还要等六合彩啊!就像红灯等待绿灯,就像涨潮等待落潮,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千年等待。是真的习惯了还是真的无奈?所有的人都不想被皇帝新装着,但没法度,百姓能撬得动这种巨大的力量吗?这个时候,政府就要站出来了。谁也不敢想象这样的习惯在2012年被我们铜陵这些伟大的人民硬硬给它改过来了。有些事需要无形的手,有些事需要有形的手,政府和市场,习惯和变革,内心和外化,这些关系处理好了,无助变温暖,前行有力量。


卫生
 
没有一处的人像铜陵人这么爱干净,我们这个地方的人爱干净胜过爱自己的眼睛,这种伟大的习惯是与生俱来的,是内化于心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爱卫生之人必是干净之人,干净之人其内心必是明明媚媚干干净净的。从1982年在这里求学生活开始,在我所走过的一条条古街,所穿过的一条条古巷,所见过的一座座古厝,都是那么的干净。在我每一个亲朋好友同学家里,我所见过的一个个院子,一张张桌椅,一块块砖瓦,都是那么的干净。借用宣传部李宾部长的话,铜陵城里为什么没有蚊子,就是因为干净。现在这里越来越多的人正走出家外,用双手点缀寂静而又洁净的小巷,用双手装饰灵巧而又别致的窗台。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不仅装扮家的里面,也装扮家的外面,愉悦自己,也愉悦了路人。铜陵人人爱干净的习惯,造就铜陵人人热爱美好生活,也造就铜陵处处充满温馨。
 
手艺
 
自然造化赋天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催生成一体的民间手艺。铜陵人爱手艺铜陵人好手艺,这种习惯源远流长,它根植于平民百姓之沃土,生长于风俗流变之长河,既反映出民风民俗的各种事象,又点缀寻常丰富百姓的生活,表达铜陵人民热爱生活的细腻情感和审美情趣。这种习惯催生出了无数的民间手艺:写诗作画、钉船织网、打铁打银、制钓制秤、做帆刻印、糕饼酱料、染布柴碳、粮食典当、杉木京果、行医酿酒、油漆修表。1956年,著名艺人沙清河创作的“云龙抢珠”海柳烟斗被选赠毛泽东后,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此外,铜陵的金木雕、黄金漆画、箭瓷雕、泥雕、贝雕也享誉中外,至今仍活跃着谢定水、陈佛顺、胡律作等一批老中青民间艺术家;这种习惯也催生出了无数的民间美食:铜陵美食不但有自己制作的普遍性,更有专人制作的专业性,一些比较出名的小吃,早已成为群众中的口头禅,如:阿祥烧卖,翁泉猫仔粥,猪屎明煎红龟,阔嘴蚵仔煎,何县肉粽、绿豆粉丝,阿草三角凉粽,刘大目一品糕,谢定芝豆沙饼,谢定侯梅干菜,阿炳哥咸萝卜、酱料,阿昌师咸豆酱,欧芳润鹿牌咸金枣,泰利发酥糖碎、金兰香肉饼,发利肉管,汕头师炒饭,阿头扁食,缺嘴水饺,汪牛师肉管,阿钟师薰腊鸭,丁荣师豆纤、葱油饼,阿泉师红瓜鱼肉饺,阿芳师、阿周师浮水鱼丸,江县师、蔡炳师面茶,水龟师咸酥花生,建昌师花生卷、蒜绒饼、藤牌饼、麻花卷,何秋根师水面,勾鼻祥油条、糖花饼干,阿森师吹捏糖人、糖老鼠,文兰云片糕,肉管祥肉管;这种习惯也催生出了无数的戏曲歌谣,至今尚保留着南音、潮音、昆腔、汉剧、芗剧、木偶、八音、大曲、歌册、艺棚戏、五角戏、四平锣鼓、潮州大锣鼓、水族舞、大鼓娘伞、踩高跷、走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戏曲艺术活动,有各种曲班、曲社、曲馆、曲间、乐室,如“振声林”、“振声园”、“玉天香”、“玉升平”、“老凝和”、“玉和成”、“振鸣堂”、“英才堂”、“俊英堂”等。街头讲故事、巷尾唱歌册,元宵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中秋夜“观姑”、男女老少都会来一套,铜陵活脱脱是个“戏布袋”。把铜陵人爱手艺的习惯发挥出来,把涉及铜陵衣、食、住、行、育、乐等与生活相关的好手艺挖掘出来,把铜陵的创意生活产业与衣食住行、生活起居自然而然地融合起来并使之成为生产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整个铜陵就活起来了。
 
出行
 
……
 
 
要改变习惯很难,但完全可以改。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