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 是画 是诗 ——浅谈台湾画家陈洪甄教授之艺术创作
栏目:现代 发布时间:2014-07-16

是书  是画  是诗

——浅谈台湾画家陈洪甄教授之艺术创作

游明元

灯下,我正在作画,一位朋友送来一本《陈洪甄画集》,说这是从台湾辗转寄来的。台湾画家陈洪甄教授的名字我并不陌生。一九七九年东山县文化馆举办画展,有他的两幅国画《渔归》、《鹤》;一九八三年福建省政协举办的“闽籍书画家作品展”上,陈教授的《梅花》图亦受到我省名家的赞赏。近年来陈教授倍加思念家乡东山,多次表示要回来看望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及亲人。

陈洪甄字成章,1923年出生于东山岛一个普通家庭,自幼酷爱书艺。令叔公陈鹤是闽南名画家,善国画,尤精于雕刻,见其年少喜爱丹青,便热心教诲,这对其日后国画与木刻的基础有很深刻的影响。

陈教授早期出版的《洪甄木刻集》,大多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随着中国与欧美日本在艺术上的隔阂逐渐消失,陈教授艺术创作的表现也开始新的升华,作品进入诗情哲意的阶段。

由于创作题材注重意境的超俗创新,陈教授的版画在刀法方面,企求独创转动和剥点新刀法;材料方面改用软板和各种性质不同的版料。他还对大自然现象细心观察,从现实中探求抽象的变化意念,并应用到版画的处理上,因而版画的技术表现内容丰富而有华丽的变化,更能呈现“板”的意味和特征。

陈教授版画、国画两者相并耕耘,中国画有木刻强烈的笔触,木刻则有诗情画意。他写书作画时,大胆地将古代文字加以变形,作新的组合,使书法和绘画融为一体,力求一笔画,以一线的律动完成,写出刹那间灵感的触发,线条运行快、慢、浓、淡、干、湿,变化多端,风格异常洗练而微妙。一般说来,学画者有两种弱点,最难摆脱:一是学生在把老师的长处学来的同时,也把短处吸收了;二是在一个较长的学习时期后,学生受老师的作风所困,自己走不出来,也就是说学东西难而弃东西更难,盲目地学习,就象穷老太见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掉,这东西好,那东西也好,把房间都堆满了一样。陈教授没有这种弱点,他能把烦杂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条线,毫无悬挂,单纯、朴实、坦率、概括、独树一帜。

一笔画,不是陈教授故作神妙,其抽象主义是受中国古典绘画中书法式的寄意风格,以及禅画中潇洒自如的线条等等的刺激而发展出来。一笔画是陈教授不甘于墨守成规,孜孜不倦地精心研究传统,又溶入新观念和技法,在不断的行动和反应的连锁中从产生到成熟的。一笔画是以形象表达文字说明的绘画,它抛开了文字,以奇特的技艺,给人们提供一个中国绘画幽远玄深的未知世界、把人们内心纯朴的艺术感念完美地翻译出来。当你欣赏陈教授的“绝技”《一笔生机》、《一笔峥嵘》、《一笔翠岩》、《一笔鱼》、《一笔鹅》等奇作时,便会感到,是书?是画?是诗?

陈教授曾任台湾历史博物馆推广委员,美国费城中华文化经济展评选委员,曾与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一道发起组织“国画学会”、“中国生活艺术协会”。陈教授少龄志高,一九四七年就在厦门举办个人画展,到台湾后又在台北市、汉城、香港、九龙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盼望陈教授能回到大陆,在自己的家乡举办个人画展,这是故乡人的热切的愿望。

(1987年12月)

(本文作者为东山县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