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诗章 仰其高风 ——纪念良师洪干堂先生
栏目:名人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16

读其诗章   仰其高风

——纪念良师洪干堂先生

勉  之

在我的心目中,洪干堂老先生不仅是东山民众乃至省、市圈内人士(洪先生有三个友人圈:归侨圈、政协圈、诗词书法圈)所熟知的爱国爱乡归国华侨,一位曾经有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和县侨联主席头衔,为家乡办了很多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一位书法界达人;不仅是一位参政议政要员、一位文人,还是一位令儿女永远怀念的可亲可敬的父亲;更是地方文苑诗坛德高望重的良师。

吟诗填词,是洪老先生人生一大乐事,他用诗词记载了自己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想,书写自己的人生。也即以诗为日记,“姑存一帙充家乘”,留给家人和世人的是一笔丰盛而珍贵的文苑精品和高尚的精神遗产。

洪先生的诗词作品是丰盛的。这些作品先生珍爱如命,本只想传于后世,存留家珍。而几位社会友人读后,都爱不释卷,遂力促洪先生整理出版,以飨亲友。这就有了《洪干堂诗词》以及《续编》印成问世。于是,这也成了洪先生人生的一份慰藉。老友高传顺先生(曾任东山县财政局局长)赞誉洪先生的诗词“朴实无华,结构严谨,有求实之风,无落俗之感”,可谓“金玉其声,响出清、新、趣”,甚为中肯。

洪先生早年归国,怀着一腔报国的赤子之忱,抱定报效祖国的志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这种情怀在他的诗句中毎有抒发,如“海外归来怀祖国,丹心永继少年时”、“何如大海逐鲸鲲”。

由于大家所能理解的原因,在“史无前例”的“文革”狂飙冲击中华大地之时,洪先生也难免受冲击,受挫伤。然而,洪先生处变不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依然故我,绝不随风摇摆、媚俗从流。洪先生冷眼观世,常有所思,私下默默地执着从事他的诗词创作。及至拨乱反正后,他却又不究恩怨,对于因随波逐流“批判”过自己的同事,也坦然理解,宽容为怀,从未心存怨气。此时,先生更是焕发高度的热忱,,放胆大量创作诗词,终于集腋成裘,硕果累累,其文学水准更是步步提升。先生的诗作大部分出自这个时期。他的诗句“劲松哪怕雪霜凌,几番风雨后,挺拔更长青!”掷地有声,感染读者的正是他的高怀。

他被拥为东山县侨联主席,随后又担任福建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一介书生参政议政,先生堪称“范儿”。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共商国是敞襟怀”、“有职须当求贡献,无神哪得顾蒸尝”、“且爱清高堪傲俗,污泥不染比青蓮”。及至年事渐高,洪老仍老当益壮,豪言“幸有微躯堪报国”、“一息尚存勿少懈,莫因白发畏艰辛”、“苍天倘许夕阳好,一日春蚕尚吐丝”、“不怕艰辛不顾老,高龄八八敢于行。”字字珠玑,催人奋进。他的豪言,自己句句践行。

洪先生的周围不乏老中青忘年之交、吟坛知己,如陈秋顺、高传顺诸先生。他们常常在一起,或联吟索句,美文共赏,“最喜联翩来达客,茅庐几案获春风”;或谈论天下大事和人生哲理;或到郊外踏青,游目骋怀;或临海赏月,“一川夜月临江渚,吟赏波光觅新句。”洪先生编印诗集,挚友陈秋顺戮力协助编校并为之序,高传顺先生为之跋且诗赞“雅什如珠掷有声,行间字里见生平;旧瓶却喜装新酒,古学弘扬启后生”。而陈秋顺先生的诗、联、谜遗作由县文联、县政协文史委整理出版之际,洪老也就顺理成章为之序。文事、友情、雅韵着实可颂可风。

对待子女,洪先生既严格要求其正道为人,又爱护备至,亲情融融。他从来不为子女私谋公职,而注重尽力培养他们增长学识,掌握专业技术,以劳动抚养家小。洪先生平日给人的印象近乎尊严肃穆,然而他却是古道热肠、儿女情长。他对结发妻和爱女的早殇日夜追思绵绵,人生隐痛和思念深情每每见诸诗篇,“岁月难磨此恨”、“记得分飞悲握手,伤情往事欲沾巾”,读此撼人肺腑。

洪干堂先生还是一位书法界崇敬的书法知名人士。他幼承家教,在其兄洪玮堂先生的熏陶下就范临帖,随着岁月的推移,功力渐进。在书法上,虽无心插柳,竟成高树。笔者观赏先生的书法,其体势已无从辨认出处,其俊美却跃然纸上,不妨谓之颜柳欧苏似是而非,抑扬顿挫如聆琴曲,已自成一家。然而先生又是淡漠为之,不事张扬,其书法成就只为政声所掩,为诗词所淡。

洪先生啊,你是凡人,也是人杰。我读着你的诗、词、联佳作,欣赏你的书法,回忆和感念你的为人,时时崇仰你的德行,敬仰你的高风亮节,受到一种人格的净化,学识的滋养和品艺的升华。

 

文本框: 《洪干堂诗词集》

读其诗章   仰其高风 ——纪念良师洪干堂先生(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