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现了海的灵气 ——记东山县工艺美术师陈宗禧
栏目:现代 发布时间:2014-07-16

他再现了海的灵气

——记东山县工艺美术师陈宗禧

游明元

他再现了海的灵气 ——记东山县工艺美术师陈宗禧(图1)在宴席上品尝到带壳海鲜的人,对其甜美的肉味总是赞不绝口,但对其外壳往往是漫不经心地随手把它扔进垃圾桶。然而在工艺美术师陈宗禧先生的眼里,它们才是真正的宝贝。当你踏入他的工作室,会被那些陈列在两侧的用鹦鹉螺、东风螺、管角螺、凹螺等躯壳精雕细刻制成的相态各异工艺品所吸引,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而神秘的海底迷宫。

陈先生1930年生于东山岛,是厦门工艺美术学校首届学生。母校给他的艺术熏陶,东山的特产赋予他创作的灵感,造就他创办了东山第一家集体编制的工艺社。当年他立下雄心壮志,想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开创东山工艺美术新面貌的路子。谁知,“天不从人愿”,正在他踌躇满志,精心制作、筹划的初期,遇上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他被无辜冤成“特务”而抛进牢房……然而,发展工艺美术却又非他不可,所以他曾戏剧性地被几度请进请出牢房。东风吹散阴云,三中全会以后,他得到了平反。凭着他的才干被安排在东山二中,任劳动技术课老师,又兼学校工艺生物标本厂厂长。

    30多年,陈先生与贝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经常行走于海滨沙滩,“游览”于大街小巷。有一次,他在鱼市摊上发现一个鹦鹉螺,想掏钱买,可袋子里的钱不够,要回家又怕被别人先买走,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他蹲在摊子前,扼腕摩挲,爱不释手。眼看那螺被他人高价买走,他急忙央求买螺人把壳卖给他。那人见他爱贝如命,很受感动,就满足了他的要求。他把采集的贝壳进行鉴定、分类、整理,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至今他已搜集贝壳达千种,其中有几件是世界罕见的。就是这些珍稀的贝壳给省少年海洋生物馆填补了空白,丰富了藏品。

    陈宗禧先生孜孜不倦地探索,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他把时代意识融入雕塑技法,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精神境界与艺术表现手法;他善于利用海岛贝壳、珊瑚等丰富的特色资源,通过洗、锯、锉、磨、粘、拼等多层工序,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动物形象。他的作品造型超脱、新颖,力求神似。你看:一个凹螺用乳白胶粘上两个黑色乌心蛤壳作眼睛,再取两个小贻贝粘在凹螺口部的边缘便成耳朵,熊猫的头便构成了。再用一个椭圆形的东风螺做它的躯体,黑色的渔舟蜒螺作四肢,一只可爱的“小国宝”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人们无不被这魔术师般的不凡手艺所吸引、所陶醉、所倾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的艺术生命因大海而奔腾。他的作品表现了大海的生灵,赋予大海的性格,叙述着大海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给人们带来了对大海的种种遐想与思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的“孔雀开屏”、“贝塑十二生肖”等六件作品获得省工艺美术三等奖、优秀创作新奖,其中“孔雀开屏”赴京展出。“贝塑十二生肖”在台湾《贝壳艺术》刊物发表。“长城雪景”、“螺系列雕塑”和“角珊瑚系列雕塑”被省工艺美术馆收藏。“海柳雕”获省第三届精英作品奖。他辅导学生制作的贝壳动物园、海藻标本分别获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成果展览一等奖和三等奖。

    陈先生是东山贝壳工艺的首创者和实践家,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获“工艺美术师”的称誉。


  陈宗禧贝壳雕代表作《百花齐放》 

他再现了海的灵气 ——记东山县工艺美术师陈宗禧(图2)


 

 

 

 

 

 

 

 

 

 



  陈宗禧在工艺美术工作室用龙虾壳制作工艺品,硕大的龙虾壳让他兴奋不已 

他再现了海的灵气 ——记东山县工艺美术师陈宗禧(图3)